■張夢瑞
每條大街小巷
每個人的嘴裡
見面第一句話
就是恭喜恭喜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
恭喜恭喜恭喜你
……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
恭喜恭喜恭喜你
這是陳歌辛譜曲填詞,姚敏、姚莉兄妹合唱的「恭喜歌」歌詞。這首「恭喜歌」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無人不會哼。過年期間,賣場、餐廳、遊樂場,處處可聞「恭喜歌」,到這裡也聽到,到那裡也聽到。有人覺得新年音樂貧乏,放來放去就是那幾首,簡直是「對耳朵的折磨」,但或許有更多人「順理成章」地被歌曲中的鑼鼓旋律帶動起「制約反應」,油然一股新年歡愉的感受就來到了心頭。
這類使人產生「制約反應」的歌曲,之所以流傳,有其道理。「恭喜歌」問世於上世紀的三○年代中期,在它之前,在它之後,都有不少能人雅士作過許多賀歲歌曲,像是羅大佑的新年歌曲「現象七十二變」,內容唱到「一年過了又是新的一年/每一年現代都在傳統邊緣/在每個新的三百六十五天/我們都每天進步一點點」年味十足;但是迄今無人能取代「恭喜歌」的地位。可見不是沒有「創新」,而是有些歌曲對人們的耳朵確實有過人的「折磨」能力。
比方說,幾首聖誕名曲,也極有「制約能力」。聽「平安夜」,用「耳朵」就能想像馬槽裡聖嬰的面容;Jingle Bell的糜鹿鈴聲,將人們帶入歡愉的節慶,更不用說「祝你生日快樂」,一句詞重複了四次,用各種方言傳唱,也不是沒有其他賀壽歌曲,而是只有這首「祝你生日快樂」最能「折磨耳朵」。
「制約反應歌」共同的特點在抓住人性最原始與最敏感處,「恭喜歌」從你新年起床的第一個動作就抓住了你,「見面第一句,就是恭喜恭喜」;「生日快樂歌」,則旋律簡單,歌詞簡單,但人情濃厚,意趣濃厚。這些傳世名曲,如今被嫌成「折磨耳朵」,其實卻反映了是當年的「創新」,使後人極難超越,歷久不衰。
「恭喜歌」尤其特別。當年作曲人陳歌辛原為慶祝抗戰勝利作此曲,未料卻成為賀歲歌。全曲表面上在說慶祝農曆新年的情形,實際上是描寫中國人民在抗戰勝利後的舉國歡騰景象,記敘民眾經過長年戰火後苦盡甘來的心情寫照,例如,「經過多少苦難,歷盡多少磨練」,居然順理成章轉換成告慰人們一年的辛勞;「多少心在盼望,盼望春的來臨」,則是期盼抗戰勝利的心情,也轉成了對新年大地回春的祝福。歌詞琅琅上口,部分句尾押一韻,「恭喜」一詞在全曲出現了數十次。可見人性的感受有其共通同處,陳歌辛抓住了「制約」的肯綮。
為了新年,為了更美好的台灣,讓我們互道: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你!別忘了唱出那個「呀」字,才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