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春節期間大吃大喝要留意恐會引發腸胃疾病等問題,營養師提出了幾招,包括避免空腹赴宴、用餐時間於睡覺前4小時結束、與同事一起分享同份飯後甜點等,吃得盡興也吃得健康。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表示,聚餐免不了大魚大肉、含酒精飲料。然在暴飲暴食飲後,可能引發消化不良或急性腸胃毛病;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要特別注意過量飲酒恐會引發急性心肌梗塞等風險。
潘富子指出,身體處於飢餓狀態,代謝速度變緩,在進食時反而提升吸收率,對於正在進行減肥的民眾反而功虧一簣;空腹喝酒也會加速酒精吸收速度,當血液中酒精濃度突然升高,就很容易醉,因此建議避免空腹赴宴。
宴席菜色多半為高油脂菜色,建議每道菜淺嘗即可,把握吃7分飽就好。若放縱飲食大吃大喝,血糖、血脂急遽上升,有三高問題的民眾過度攝取糖分、油脂,嚴重可能導致急性心肌梗塞。
由於食物入口後胃排空需約4小時,盡量睡前4小時結束用餐,避免胃中食物還沒消化完就上床睡覺,容易造成胃食道逆流。
在飲料選擇上,潘富子建議,避免含糖飲料攝取,以免攝取過多熱量。酒精產生的熱量僅次於脂肪,1g酒精可產生7大卡的熱量,若飲酒過量,在體內累積的脂肪熱量也不容小覷。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飲酒標準,1個月內只要有1次喝酒量超過60克純酒精,就算是「暴飲」;只要飲用4罐(330m包裝)5%酒精含量的啤酒就已算是暴飲。
飯後甜點常是含糖量高的糕餅、布丁等,潘富子說,可一同分享甜點,避免過多的熱量攝取,又能滿足吃到甜點的好心情。在用餐完畢後,可先休息約1小時,再散步20~30分鐘,可幫助胃腸道蠕動,避免食物積在胃部,造成胃腸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