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圓禿」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疾病,會反覆性發作導致圓型斑塊落髮,7成患者10到25歲即發病,嚴重時甚至可能造成連眉毛、睫毛、鼻毛及頭髮都脫落精光。醫師提醒,如有不明原因不規則落髮,應警覺是否為免疫疾病造成,及早對症治療。
資料推估,台灣有5萬人受「圓禿」所苦,林口長庚醫院皮膚免疫科部長鐘文宏醫師表示,男女老少都有可能會有圓禿,臨床從2-3歲的小朋友到8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都有,但較常見20-50歲成年患者,女性略多。因免疫系統誤攻擊毛囊組織,導致毛髮變細且不穩固,容易脫落所導致的圓禿,屬於非疤痕性落髮的一種,全球疾病盛行率約2%,且7成患者會在10-25歲就會出現症狀。
台北榮總皮膚部主任陳志強醫師進一步說明,圓禿的確切成因目前仍不清楚,但有許多原因可能誘發圓禿,包含壓力、感染、打疫苗等都有可能。大部分的圓禿是小範圍的斑塊落髮,但有超過3成的患者會進展成多發性、大範圍的圓禿。
圓禿的病程因人而異,有的患者會於1年內再生新髮,但若落髮範圍超過半個頭皮(50%)患者就較難自行恢復。且圓禿會反覆發作,多數會在5年內復發,若病程超過1年則稱做慢性圓禿,可能會出現更大範圍的落髮,難以完全恢復。
鐘文宏強調,圓禿造成的急性落髮且反覆不定的病程,常導致患者嚴重身心壓力。台灣的研究發現,圓禿患者自殺風險是一般人的6倍。
圓禿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抑制過度活化的免疫細胞。陳志強說明,針對小範圍的圓禿傳統治療方法包含局部塗抹、頭皮注射型類固醇等,針對較大落髮面積的圓禿病人,治療會考慮使用口服、靜脈注射型類固醇、或未正式取得圓禿治療適應症的免疫抑制劑。
針對嚴重圓禿患者,目前已有藥物可治療,透過選擇性地調節免疫系統,減少免疫系統對毛囊的錯誤攻擊與發炎反應,進而改善落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