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一名35歲女性,長期左上腹痛及胃酸逆流,經常在藥局自行購買胃散服用,經健檢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抗體陽性,在衛福部新營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呂詠昕檢查,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經4個月治療後確定胃內沒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成功除菌,提醒民眾高達9成的胃癌和幽門桿菌感染有關,透過篩檢以及根除幽門桿菌,可大幅降低胃癌的發生。
呂詠昕說,經問診及理學檢查後安排胃鏡合併切片檢查,這名女性患者為輕度胃食道逆流、胃幽門糜爛、慢性發炎合併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病人在經2週的抗生素治療以及4個月的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治療後,左上腹痛及胃酸逆流的情況漸漸改善,第5個月安排碳13呼氣試驗檢查,確定胃內已經沒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幽門桿菌是少數可存活於胃部的細菌,一開始會造成慢性胃炎,如沒有接受治療,可能進展成較嚴重的胃炎,比如說萎縮性胃炎或胃黏膜腸化生等癌前病變,再下一步就會進展成胃癌;根據流行病學研究,高達9成的胃癌和幽門桿菌感染有關,透過篩檢以及根除幽門桿菌,可大幅降低胃癌的發生,達到預防的效果。
他表示,已知幽門桿菌最重要的傳染途徑是經口傳染,飯前一定要洗手,幽門桿菌感染的症狀,9成的人會有慢性胃炎、有的人會發生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酸逆流、上腹痛;一旦篩檢出幽門桿菌陽性,建議接受除菌治療,常見的治療方式包括鉍劑4合1治療或非鉍劑4合1治療。
由於家庭成員交互感染是再感染的原因之一,建議帶菌者成功除菌後,須注意個人生活及飲食之衛生型態改善,同住的家庭成員可考慮接受篩檢,以降低新感染或除菌者再感染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