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P治療關節炎 促進組織修復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馬偕醫院骨科主任鄭智庭指出,隨著國人平均壽命的增加和運動風氣盛行,關節炎和運動傷害的發生率也隨之提高,目前醫學界常使用「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治療關節炎、韌帶發炎等症狀,是注射富含生長因子的自體血小板植入受傷部位,而促進組織修復的治療。

鄭智庭表示,PRP是將抽出來的自體血液,經由特殊分離技術,萃取分離出富含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再注入受傷發炎部位,以產生組織再生及修復的治療方式。PRP蘊含多種生長因子、細胞因子以及調整發炎和修復的相關因子,血小板會透過自身細胞受器接受傳遞訊息,並通知其他細胞共同參與,進而啟動修復機制,促進組織復原。

目前PRP醫療為健保不給付項目,而各醫院收費並不相同,一般在1萬5千到2萬5千元左右。

鄭智庭表示,目前可以採用採用PRP方式治療的病症,在韌帶、肌腱發炎方面,包括肩膀旋轉肌腱炎或輕度撕裂,網球肘、高爾夫球肘,腕部韌帶或肌腱炎,膝關節韌帶、半月板輕度損傷及重建修補後,跟腱炎、足底筋膜炎、以及肌腱,韌帶斷裂手術修補後。

在四肢關節炎方面,包肩、肘、腕、手、膝、踝、足等處的輕度關節炎都可使用。同時,亦可用於輕度骨折或骨折術後癒合期,以及癒合困難的傷口。

鄭智庭指出,PRP操作簡便,具不錯療效的治療方式,但當患者有惡性腫瘤,血液或自體免疫疾病,發燒或急性感染期間,注射部位有感染,嚴重關節炎、肌腱或韌帶嚴重損傷或斷裂就不適合使用。每位病患情況不同,建議患都應與醫師充分討論後,再選擇最適合自身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