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凱米颱風逐漸遠離,衛生單位表示,民眾災後務必留意飲食衛生,清理家園時應作好個人防護,並落實「清除、清理、消毒」防疫三步驟,避免感染傳染病。
風災後一週為登革熱防治關鍵,首要任務為清除病媒蚊孳生源,預防登革熱。「降雨後易造成環境中產生積水容器,孳生病媒蚊,籲請民眾大雨過後應主動巡檢居家環境,落實『巡、倒、清、刷』,仔細巡視戶內外容器,將積水倒掉並澈底清除。」
若有廢棄浴缸、水族箱等大型廢棄容器,可連絡清潔隊協助清運,留下的器物也要刷洗去除蟲卵後,妥善收拾或予以倒置,使用中的儲水容器則務必刷洗並加蓋或加掛細網,防範病媒蚊孳生。
此外,衛生單位強調,民眾需特別注意「二溝」,即屋簷排水槽(俗稱天溝)、屋後防火巷水溝(俗稱屋後溝),容易成為埃及斑蚊孳生死角,雨後須特別檢查,有積水須立即清除或投藥。
關於預防傳染病風險的關鍵二,疾管署表示,清理家園勿赤腳或穿拖鞋,避免感染鉤端螺旋體、類鼻疽及破傷風。「豪雨過後易產生汙水、汙泥或災害廢棄物,清理家園時務必穿著雨鞋或防水長靴、配戴防水手套及口罩,避免被生鏽器物刺傷或割傷,以防感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破傷風等傳染病。」
威昇單位也強調,颱風過後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及環境消毒,預防腸道傳染病。
此外,風災地區蓄水池如遭汙水侵入,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並將水澈底煮沸後再飲用;泡過水或解凍過久的食物請勿食用。
至於居家環境清潔的部分,可用市售含氯漂白水稀釋一百倍擦拭;廚具及餐具應煮沸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