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一週病媒蚊增 淺水區速清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凱米颱風造成南部地區降下豪雨,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28日提醒民眾,病媒蚊指數常在雨後1週上升,今年登革熱境外移入案數高於5年的同期,打掃家園清除積水容器,也要留意天溝及屋後溝死角。

羅一鈞提醒民眾,通常登革熱病媒蚊指數會在雨後1週開始上升,未來幾天就是積水環境關鍵清理期,而病媒蚊不太會去積水深的地方產卵,反而喜歡比較淺、比較清澈的水域;淹水區域除了注意天然或人工容器的積水,須落實巡、倒、清、刷,更要留意屋簷邊緣排水槽(天溝)及屋後防火巷水溝(屋後溝)可能因下雨水夾帶泥沙、雜草造成淤積,排水功能下降導致積水。

疾管署表示,今年入夏後國內累計已發生2起本土登革熱病例,應屬高雄市鳳山區群聚案。

羅一鈞示警,今年境外移入病例累計已有約150例,為5年同期新高,因此還是要慎防隨境外移入衍生本土病例,甚至造成本土流行的可能,尤其南高屏3縣市有埃及斑蚊分布、人口又密集,需要特別嚴防疫情。

羅一鈞提醒民眾,豪雨過後清理,務必穿著雨鞋或防水長靴、配戴防水手套及口罩,避免被生鏽器物刺傷或割傷,以防感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破傷風等傳染病。因疾病潛伏期約1週,若民眾皮膚接觸到淤泥、污水,尤其皮膚上有傷口,未來1、2週都要注意,若有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務必盡快就醫並告知相關接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