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廁所改造 結合在地元素

七股國小新整建的廁所結合黑面琵鷺與鹽業特色。(教育局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市近幾年陸續投入經費整修二十年以上的國中小老舊廁所,近期完成修建的廁所還強調結合在地的文化、生態或產業發展,把黑琵、鹽山、洋香瓜等元素融入設計,並強化性別友善的觀念。

市長黃偉哲表示,一0八年起累計已投入四億一千七百餘萬元,解構改造一百六十五校共六百三十六間校園廁所,獲得師生、家長及民眾的高度讚賞。近期又再獲教育部補助五千一百餘萬元,將改造十八校共六十三間校園老舊廁所。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廁所文化是美感教育的一環,不僅美化校園,更能營造舒適的校園整體環境,改造後的廁所融入在地特色和設計巧思,通風明亮、易於清潔,改善了難聞氣味,不再令人望而卻步。

鄭新輝指出,近期完成修建的廁所還結合了在地元素,也融入性別友善的設計理念,例如七股國小設計「黑琵Time」LOGO,結合黑面琵鷺造型與鹽業象徵,旋轉展示蚵與潟湖的景象,並利用馬賽克拼貼增強識別度。

大文國小以「鹽山、綠能、洋香瓜」為設計理念,將鹽山造型嵌在天花板上,搭配光電馬賽克拼貼地板和洋香瓜色彩,創造光影與色彩之美,並有強化防偷窺設計,讓學生使用上更安心。南梓實小以學校發展願景的雙語大樹意象,特別考量不同發展階段建置可收納坐椅,環境布置落實性別平等理念,洗手台上方牆面展示學生畫作,為廁所注入優雅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