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災後3傳染病恐增 未來兩週防疫關鍵

風災過後,衛福部長邱泰源籲請民眾務必落實防疫3步驟。 (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因應凱米颱風來襲造成多處積水或淹水,容易造成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登革熱及腸道傳染病等傳染病疫情威脅,衛福部長邱泰源30日親上火線,籲請民眾清理家園時務必落實「裝備要齊全、清除孳生源、飲食要注意」防疫三步驟,保障自身及家人健康安全。

疫管署長莊人祥說明颱風後未來兩週是防疫關鍵。(記者戴淑芳攝)

疾管署署長莊人祥表示,颱風過後常出現傳染病高峰,尤以登革熱、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等3傳染病最具威脅,其中,2015年蘇迪勒颱風及去年的卡努颱風後都有登革熱病例激增情形。

同時,自2005年起每年颱風過後類鼻疽病例都會增加,加上2009年莫拉克颱風後鉤端螺旋體病也出現病例暴增,當年屏東萬丹就發生114例鉤端螺旋體病確診、1人死亡,主要原因是大雨淹沒養豬場,民眾災後清理家園時不慎受傷,接觸汙水後感染。

莊人祥表示,雖然今年6月初後沒有本土登革熱病例,但仍需防範疫情擴散,尤以未來兩週是控制疫情的關鍵期。因此,已調撥超過3.4萬瓶漂白水及1萬1992瓶酚類消毒劑到地方,並發出醫界通函,呼籲醫療院所提高相關疑似症狀警覺。

邱泰源也籲請民眾清理家園時務必落實「裝備要齊全、清除孳生源、飲食要注意」防疫三步驟,包括:清理環境裝備要齊全,避免感染鉤端螺旋體、類鼻疽及破傷風;落實清除孳生源,預防登革熱;注意飲食衛生及環境消毒,預防腸道傳染病。

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洪德仁也提醒,民眾除了加強環境整頓與清消外,也須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腹瀉或黃疸等汙水相關傳染病(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破傷風)或登革熱疑似症狀者,切勿自行使用藥物,應儘速就醫。就醫時請主動告知相關接觸史或受災情形、有無受傷或遭蚊子叮咬、接觸汙水等,以利醫師診斷並加強登革熱及相關傳染病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