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系統及船舶工程學系團隊歷經兩年的研發,開發出一款結合人工智慧、水體及水質監測與處理功能的無人船「智慧型水質監測與處理船」,該船在多座水庫測試成效良好,目前引入成大光復校區成功湖,希望能有效地清除湖中過多的藻類、監測水質、溶氧等,讓成功湖恢復清澈樣貌。
成大表示,「智慧型水質監測與處理船」是由環工系林財富教授、黃榮振教授,系統及船舶工程學系沈聖智教授,水工試驗所助理研究員陳緻紘及永續環境實驗所副研究員薛欣達等人合作,在國科會、中信造船公司和磐誠工程顧問公司的支持下,前後費時兩年研發而成。
船隻由中信公司負責製造並捐贈,船體為鋁合金材質,長兩公尺、寬一點五公尺。該船具備主動式的水質監測能力,能即時回饋並處理水體汙染,也可根據預設的時間和航行路徑,在水面上進行水質監測、測量底床深度、採樣、曝氣、投藥或清除藻類和垃圾。還可以像掃地機器人一般,啟動自主巡航和監測,依水質參數或影像的回饋,即時啟動採樣、曝氣或清除藻類的行動。
成大指出,成功湖內藻類繁殖快速,面臨水質優養化問題,初期規劃讓「智慧型水質監測與處理船」不定期執勤約一個月,再依實際情況調整,希望通過無人船的水質監測技術,能有效地清除藻類,同時移除水中營養鹽等,以改善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