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人愛唱歌,合組歌唱團體,有人唱卡拉OK伴唱帶,有的團體則邀請樂師現場伴奏,除更具臨場感,更可因個人的音域、音質和節奏感等適當調整。職業樂師許崑榮、龔明川,都曾經歷當年的西餐廳歌廳秀及那卡西時代,隨著時代變化,兩人退而不休,加入「府城之樂好時光」樂團,和一群熱愛唱歌的朋友,一起以樂會友,以歌娛人,兩人雖非科班畢業,音樂也幾乎都是自學,超強的音感,歌曲只要聽過一次,甚至不用樂譜,即可現場彈奏,功力了得。
龔明川民國70年代入行,那是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他從小場子做起,因多才多藝,被酒家場、那卡西相中。所謂多才多藝,不僅可以吹奏薩克管、長笛、中國笛、吉他等,甚至還會自製樂器,包括洞簫、笛子等,實力佳、場子多,當年1個月甚至可以月入近30萬元。隨著卡拉OK興起,甚至餐廳每間房間都裝設,龔明川知道是該急流勇退時刻。
在樂團負責電子琴的許崑榮,可說是樂團的靈魂人物,他的藝術造詣甚佳,不僅彈得一手好琴,畫漫畫更是厲害,當年在台北的西餐廳駐彈,被台南的老闆相中,因當兵就在台南,喜愛台南的古都氛圍,決定南下,琴藝高超的他,歌曲只要聽一遍即可彈奏,甚至還可以幫忙寫套譜及混音,在當年,可說縱橫各家西餐廳。
無論是西餐廳、歌廳秀還是那卡西,隨著時代更迭、經濟景氣,都得流下時代的眼淚,兩人也將職業樂師生涯劃下句點。所幸,好音樂、好技術,不寂寞,好時光樂團團長和音樂總監辛芳瑜力邀下,兩人加入樂團擔任現場樂師。為何不用「卡拉」伴唱帶?辛芳瑜說,電腦音樂太過死板,沒有變化,樂師伴奏,可依歌手嗓音情況、情感宣洩程度,甚至透過組曲方式,讓歌曲演唱擁有高度變化,也更緊扣人心。
兩名樂師除配合樂團表演,這群街頭藝人更有團練、個唱時間,兩人都是頂尖職業樂師,不僅可以配合歌手狀況,甚至還可化身為導師,指導歌唱技巧,可說是樂團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
(記者林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