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望雲
在加拿大卑詩省大溫哥華地區,如果你選擇一條南向,視野不錯的下坡路,稍稍望向東南方,隱約會看到一座聳起的山峰,遠遠的,憑目測,也可粗略估算出是在美國那一邊。
山,在溫哥華並不希奇,初來乍到溫哥華,總會聽到這樣辨識方位的妙招,就是──找山,山所在的位置就是北方。
而在東南邊那遠遠的山峰,卻少被人注意。今年四月,溫哥華北邊的山脈已逐漸轉為青綠的時分,東南山峰的積雪卻仍未融化,我一直揣想,那山峰到底怎麼回事。
既然不可能叫它過來讓我端詳,那麼,就走向它吧!就選在初春四月的假期。
美國地圖上的華盛頓州北邊,其實清楚標示著,那座山叫做貝克山(Mount Baker)。
我們打算來一趟特別的行程,以長方形的方式來回美加。
出發了,先往東去歐莎約(Osoyoos)──一個地形很特殊的卑詩內陸小鎮,計劃從歐莎約進美國,沿著97號公路南下,再轉20號公路往西。到一般人熟知的美國5號州際公路後,再向北,回卑詩省。
對大山大水盤據的卑詩省來講,歐莎約帶著宛如中東般的沙漠地貌窩在國境南邊,隔著一座歐莎約湖(Osoyoos Lake)與美國華盛頓州接壤,像個隱士。
由於她的與世無爭,很多加拿大人總會把退休之後的生涯規畫,落筆在這裡,因為這裡的地形與氣候,即使與號稱「全世界最適合人類居住」的溫哥華比起來,遠有過之而無不及。
然而,離海港太遠、距其他大城市也不近,靜臥在落磯山脈裡的歐莎約,世俗角度去看,相當侷促,整個城市主要的商業活動則是度假式的旅館業,聚集在環繞歐莎約湖東側的緬街(Main St.)上,賣點是淡淡的山光,和粼粼的水色……
如此柔弱,又如此優雅。
通過只有兩個通道的歐莎約海關,就是97號公路,歐莎約湖在左側,但與卑詩省那邊呈現了不同的景觀。
不像歐莎約的湖邊,有漂亮的湖濱步道和噴水池,有遊客或騎單車或散步或臥或坐看雲起時,點綴湖畔景色,而華盛頓州這邊的歐莎約湖畔則仍是雜草擁抱亂石,嚴肅的湖水與驅車而過的途人冷眼相對。
初春的美加邊境其實氣溫已上竄到攝氏十度以上,在歐莎約這邊,因為特殊的沙漠地形,把空氣搞得相當乾燥,「感覺」上,有近三十度的錯覺。
早上在歐莎約這邊的旅店吃早餐,一個來自內陸基隆拿(Kelowna)的遊客知道我們打算走20號公路向西時,提醒我們:那條路是在山間穿行,而前兩天,山上還下了場大雪。
弄得我有點疑惑,外面艷陽高照,地上沒有積雪,莫說前兩天,要說前一個星期下了雪,我都不太相信。
當然,那時沒有想那麼多──我們在山下,所見者,和山上畢竟是兩碼事。
過了海關一路向南,也的確與我想像的差不多,草色枯黃,太陽透過擋風玻璃射進來,如果不開冷氣,還是會感到一種熱氣撲面而來!
在歐瑪克(Omak)七轉八拐,好不容易找到了進山區的道路,路旁還有標示提醒司機,「請備好足夠的汽油再進入」,因為此後至少兩三百公里沒有加油站。
就這樣,車子一路在碧綠的林間滑行。
遇到了一個叫溫索洛普(Winthrop)的小鎮。
這個鎮小到——人口只有415人(據2013年的人口調查)。而鎮中心的店鋪都是木造,我不清楚這些木造建築有多久的歷史,但棗紅的色調,加上幾乎沒有人煙(僅有少數路過歇腳的旅客)的空曠,猛然感覺,好像是孩提時看過的西部電影場景……
想像中,或許會有兩個帶著牛仔帽,腰繫左輪的快槍俠,冷不防從店鋪內殺出,直接在大街上對峙,待讀秒結束即迅速拔槍……生死立見分曉!
而拴著馬匹的兩旁則傳來嘶鳴……
定睛一看,呃!原來那是空蕩蕩的停車格。
過了溫索洛普,才是驚奇的起點,因為,再過去,車子就越爬越高,路旁開始有殘雪……
這才想起歐莎約旅店遊客的提醒:「前兩天,山上下了場大雪。」他的話,隨著山勢的高升而逐漸應驗。
白色的雪跡,在路旁,從一兩點,到成群結隊,再到酣暢揮灑,路邊的護欄上,也跟著堆積了相當方整的雪——顯然那是華盛頓州的政府工作人員,在大雪過後,以鏟雪車慢慢將積雪往兩邊的護欄推去,或許還有一番細致的工夫,將雪塊切割得相當整齊,形成「雪牆」。
留下清爽的道路,讓行車者在奔走於「雪牆」下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彷若嚴冬的蕭瑟──事實上,現在真的已是初春四月了。
當車行在山岰間,遠遠傳來小喇叭的聲響。
車子靠近時,只見一個白人小喇叭手,面對著空曠的山谷吹奏,音樂在白雪皚皚的谷間流淌,沒有蟲鳴鳥叫相伴,顯得相當從容。
他的女伴從車子的天窗探出頭來,拿著智能手機為他拍照,我也是,也要用影像記錄這交織著雪與音樂的四月,傳奇一般!
20號公路與5號州際公路交界,就是伯靈頓,由於只是過客,隨機找了間旅店住下來,旅店的女主人來自北京,她告訴我們,現在已是鬱金香花季的尾巴了,在南邊的維農山(Mount Vernon)有好幾處花田,可以去走走,莫待無花空折枝啊。
第二天一早退了房之後,立刻驅車去找鬱金香花田。
由於對路況不熟,維農山市區很多單行道,耽誤了很久時間,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較知名的花田,卻只見到一大塊一大塊垂著頭、幾乎快凋萎的黃色鬱金香們,像似充滿怨懟,懶得抬頭與遲到的我們打招呼,無奈的向遠天迤邐而去。
我們也來不及向它們說抱歉!
回程過了加拿大海關後,不時還會見到曾造訪過的貝克山,在同一個位置──大溫哥華東南、華盛頓州之北──與我們默默對視。
我們的行程那麼匆忙,總覺得對它瞭解得還不夠。
幾番回味似地再端出地圖爬梳,瞭解到我們的行程過了歐瑪克以西,其實是先進人溫索洛普所在的奧肯納根國家森林(Okanagan National Forest),之後穿越了北卡斯卡德山國家公園(North Cascades National Park),再繞過貝克山的南緣進入伯靈頓。
偶然翻閱到一本旅遊書,有專章介紹華盛頓州的山脈和國家公園……赫然讀到,那貝克山其實是一座活火山,卻以其每年極高的降雪量和冰川而聞名……
難道,難道我們真是在火山邊緣,繞了一圈回來?
那麼,我們就是在冰與火的節奏中,完成了一次壯麗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