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和韓國貿易協會統計數據,上(七)月韓國對中國大陸出口以114億美元年增14.9%,為近21個月以來新高,再次成為中國大陸第二大進口來源國。
累計今年一至七月,韓國對大陸出口748億美元,大陸取代美國再次成為韓國最大出口國。消息指出,雖然中美貿易摩擦引發供應鏈重組,但韓國對大陸的存儲半導體、無線通信設備零部件等IT中間產品出口增加,推動韓國對大陸出口呈現強勁回升態勢,前七月累計韓對華出口超過對美出口。
中共海關總署發佈統計指出,今年上半年韓國在大陸總進口額中佔6.7%,僅次於臺灣(7.6%)排名第二。韓國2021年至2022年一直是大陸第二大進口來源地,2023年被美國(6.5%)超越退居第三,今年上半年重回第二。
鑒於半導體業轉好勢有望延續到下半年,預計韓國對大陸出口也有望保持復甦。不過韓國半導體對大陸出口可能會受到美國政策的影響。自2022年十月美國限制對大陸出口先進半導體設備以來,美國一直在施壓其盟友採取同樣的限制措施,由於韓國半導體在大陸投資巨大,美國去年決定延長對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在大陸工廠進口美國晶片設備的豁免期限。
消息指出,美國要求韓國加強對大陸半導體出口管制,包括比14納米更先進的邏輯晶片和比18納米更先進的DRAM等產品。美國可能在下(九)月底將韓國生產的高帶寬記憶體(HBM)納入對大陸晶片管制物件。HBM是製造AI加速器的重要零部件,主要由三星電子、SK海力士和美光存儲供應。儘管韓國政府在美國官方宣佈前保持謹慎態度,但認為由於先進半導體產品對大陸出口佔比較低,即便美國提出新制裁,影響也將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