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至74歲篩大腸癌 政府每投1元約獲報酬20元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針對政院明年起將擴大大腸癌等癌症篩檢年齡,公衛專家9日指出,針對40到74歲族群,每投入1元篩檢大腸癌,有助減少醫療負擔等,相當於可獲得報酬20元。

近日行政院公布明年癌症篩檢預算增加,擴大子宮頸癌、大腸癌、乳癌、肺癌、胃癌的篩檢服務對象年齡,力拚新制明年元旦起上路。其中大腸癌篩檢部分,增列45歲至49歲、40歲至44歲具家族史者。

對此,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9日出席「2024青年健康論壇」指出,政府多年來提供50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大腸癌公費篩檢,且目前使用的免疫法,是世界證實最有效益的檢測方式。

他指出,各項篩檢措施推動初期,勢必對政府財政帶來衝擊,各界也擔憂篩檢與醫療量能是否能負擔。然而,經估算,針對50到74歲族群,篩檢可省下的晚期醫療費用、及間接生產力報酬等,相當於每投資1元進行大腸癌篩檢,約可獲得15元報酬;若將年齡下限下修至40歲,每投入1元可獲得的報酬則可增加到20元。

陳秀熙說,個人化精準大腸癌篩檢,將有助減少醫療負擔。若能進一步針對糞便潛血濃度,精準找出需要再進行大腸鏡等其他檢查的族群,集中照顧比較危險的病人,整體而言可減少20%不必要檢查。

陳秀熙表示,醫學措施規劃是以30年為尺度進行,國內在過去30年,逐漸進入個人化醫學、預測醫學、預防醫學、參與醫學的「4P醫療」時代,而接下來30年照顧的課題,則是「次世代預防醫學」。

他強調,「任何人都應該有享受健康福利的權利」,台灣是少數以中央政策實施公費篩檢的國家,邁向次世代預防醫學,除大規模篩檢外,未來還要朝「精準」方向努力,透過個人化,減少不必要醫療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