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高雪氏症 他變醫檢師

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暨遺傳諮詢中心10日舉辦40週年慶祝活動記者會,昝姓醫檢師(中)以病友身分出席,暢談6歲確診罕見「高雪氏症」一路走來點滴,與照顧他多年的台大醫院團隊合影。(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

台大醫院昝姓醫檢師5、6歲時四肢瘦小,但肚子大大的,並出現骨頭疼痛的症狀,嚴重時甚至無法行走,長輩認為是生長痛未帶去就醫;直到一次嚴重腹瀉,進一步診斷為「高雪氏症」。從那時起到大學畢業前,每2週接受靜脈注射的酵素替代療法,在諮商師、護理師、家人的陪伴下逐漸走過低谷;現在改成每天2次口服用藥,避免影響工作。

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暨遺傳諮詢中心10日舉辦40週年慶祝活動記者會,昝姓醫檢師以病友身分上台,分享自己6歲確診罕見「高雪氏症」一路走來點滴。

基因醫學部主治醫師徐瑞聲說明,「高雪氏症」是一種代謝疾病,正常人會有酵素作用在體內;一旦缺乏,代謝路徑的上游產物不斷堆積,造成器官的疾病症狀。患者在很小的時候就會出現肝脾腫大、血小板異常、貧血等,也有患者會發生神經學症狀、骨頭疼痛的狀況,影響多器官系統,衝擊患者生活品質。

由於從小受到醫護人員照顧,昝姓醫檢師說,爸爸總提醒他,長大後要回饋社會,決定以醫檢師作為目標,如今回到了陪伴自己成長的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希望藉著自己的專業知識、親身經歷,為更多的罕病患者提供支持,更感謝台大醫院讓他順利長成「高高壯壯、白白胖胖」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