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兩岸法律戰持續升級,無助緩和對抗

陸委會主委邱垂正以「五路並進」形容中共近年對台法律戰之樣態。(中央社)

兩岸關係遲遲未能改善的原因錯綜複雜,不過雙方主政者皆有責任,亦有無可推卸的失當之處。中共亟欲推進兩岸統一,對妨害其政治意圖的所有障礙都強力排除,當然包括即便傷害自己國際形象,也要以武力嚇阻台獨的非文明行徑。民進黨為了執政炒作兩岸敵意,以違憲言行誤導國人對台海現狀的正確認識。雙方將對彼此的仇恨轉化成鞏固政權的工具,所以始終找不到緩和對抗氛圍的解方。

陸委會主委邱垂正日前在「中國反分裂國家法與法律戰之影響」座談會,以「五路並進」形容中共近年對台法律戰之樣態:第一種是制定併吞台灣的法理基礎,像是「反分裂國家法」與「國安法」。第二種是透過長臂管轄、灰色地帶行徑,將制裁對象向外延伸,威嚇境外反對勢力。第三則是以軍事行動將「台海內海化」,藉著不承認海峽中線與強勢執法手段將台海視為其管轄水域。第四種是曲解國際法文件,像是錯誤引用聯合國第二七五八號決議來孤立台灣。最後就是制定反外力介入法規,比如去年制定「對外關係法」來反制各國對台海事務的干預。

基於中華民國為主權國家的立場與尊嚴,我國當然不可能承認與接受中共對台法律文件,因為這些舉措不僅以消滅中華民國為目的,更違反台灣人民自由意志,對促進兩岸和解、消弭衝突風險毫無幫助,甚至淪為被有心者炒作台海對抗的素材。自習近平掌權後,兩岸關係越走越遠,除了民進黨蓄意限縮兩岸交流、破壞雙方互信的言行是其中原因,北京一意孤行、無視於台灣民意的蠻橫作法也是傷害兩岸人民情感的轉捩點。

不可否認,中共當局向來將兩岸統一視為其政權最重要的目標,多年來以全方位戰術遂行其對台策略,包括國際空間、外交、軍事、經貿及文教等等層面。對此,台灣不但不能掉以輕心,更應當謹慎面對中共當局統戰伎倆。更值得關注的發展趨勢是台海法律戰,已從兩岸之間的法統競爭延伸到國際社會的法理對抗,其中參雜的優劣亟需我方辨別釐清。

對台灣來說,中共當局內部通過的法律有其侷限性,我方也不會接受,如果中共當局執意將其意志強加於台灣之上,不僅不利於兩岸往來,更只會適得其反。其次,中共當局近年採取灰色地帶戰術,大幅限縮台灣的海空域執法範圍確實是隱憂;尤其對我國軍反制共軍戰力會造成極大影響,當然也會對區域安全帶來潛在衝擊。

的確,正如邱垂正所說,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家,中共當局這些法律「對台灣人民沒有任何拘束力」。但是,國人希望看到的是執政黨的積極作為,除了維護國家安全之外,更要有降低兩岸敵意的有效解方,而非將黨派私利置於國家利益之上,只想利用中共當局謀台意圖,遂行其惡鬥在野黨的政治動員。

可笑的是,民進黨與中共皆以醜化對方為鞏固政權的手段,無怪乎時有「民共本一家」之說,可說是歷史的譏諷與人民的無奈。

反對共產專制是絕大多數台灣民眾的共同心聲,但民進黨惡意將「反共」扭曲成「去中化」的認知戰已嚴重傷害國家認同,也從根本破壞中華民國憲法之兩岸定位。如今,民進黨政府唯有撥亂反正、回歸憲政體制,才能為當前的台海對峙降溫,同時重新掌握兩岸關係的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