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心室輔助器 他續命11年

台大醫院為植入居家型的左心室輔助器已近11年的邱先生慶生。(中央社)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不少心臟衰竭患者來不及等到心臟移植即辭世,台大醫院以植入居家型的左心室輔助器為患者續命,協助患者等到換心的機會,台大醫院13日更為已安裝居家型的左心室輔助器近11年的50多歲邱先生慶生,邱先生呼籲病友要把握重生機會。

台大醫院副院長賴逸儒指出,心臟移植手術是心臟衰竭末期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台灣地區器官捐贈嚴重不足,近5年平均每年心臟捐贈僅有80例,為爭取每一個病人生存機會,先行使用居家型的左心室輔助器,成為末期心衰竭病人及家屬們之選擇,可幫助病人重返社區,重回生活常規,並找回生活品質。

台大醫院心臟外科教授陳益祥指出,造成心臟衰竭的病因很多,不是所有病人都能夠接受心臟移植,或是在等待心臟移植期間發現癌症或其他心臟移植禁忌症,居家型心室輔助器讓末期心臟衰竭患者有另一種選擇。台大醫院表示,於民國91年便成功為病患植入可攜式居家型心室輔助器,102年再將居家型心室輔助器植入因心臟衰竭急救而使用葉克膜維生系統的病患身上。

陳益祥指出,安裝可攜式居家型心室輔助器後,即使不馬上做心臟移植,也能回歸正常生活,並爭取更多等待移植的時間,其5年存活率並不亞於心臟移植;台大醫院迄今已累計近百個使用居家型心室輔助器,其中裝置超過3年的有16人。

50多歲的邱先生安裝居家型心室輔助器已近11年,他感謝台大讓他重獲新生,裝置居家型心室輔助器後生活幾乎與正常人無異,當年他因心衰竭已陷入昏迷,好不容易等到捐贈心臟卻配對失敗,如今卻能站在這分享心路歷程,呼籲心臟病友要看開一點,把握重生機會。

台大醫院指出,嚴重心因性休克病患置放葉克膜後,約可爭取到3成的存活機會,這些病人中有2成可以轉置心室輔助器裝置,超過6成病人有機會成功進行心臟移植,而裝置機械性輔助器的病人於接受心臟移植後的3年存活率,與沒有裝置機械性輔助器的病人並沒有統計學上差異。

台大醫院表示,自76年至今台,大醫院心臟移植個案超過700例,其中約有7成病患在手術前就使用各類機械性輔助器,據衛福部公布心臟移植存活率統計的資料,在台大醫院進行換心手術的患者3年與5年存活率都高於全國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