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飲料消暑 勿超過每日總糖量

台灣人愛喝飲料,營養師14日提醒健康喝原則,除了減少糖量,民眾挑選時可參考總糖量、總熱量、總咖啡因含量等標示,以免誤踩熱量地雷,且應盡量不加料。(中央社)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炎炎夏日,民眾常把果汁或現場調製飲料視為消暑聖品。食藥署14日提醒民眾,選購時應注意商品總糖量、總熱量;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侯沂錚指出,成人每天攝取糖量不宜超過每日總熱量的10%。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指出,現場調製飲料應注意產品之總糖量、總熱量、總咖啡因含量及茶葉、咖啡原料來源原產地等。另外,果蔬汁飲料如果蔬汁含量大於10%,品名可為XX汁;果蔬汁含量小於10%,品名應為○○飲料;未含果蔬汁,則品名應為○○口味或是風味飲品。

林金富表示,業者在標示方面最常見的失誤是總糖量或總熱量與實質標示不同,各地方衛生局在稽查時會要求業者現場調製1杯飲品,帶回檢測總熱量與糖量,如超過標示上限的20%即視為違規。

另外,項常見違規原因則是咖啡因含量超標,食藥署食品組簡任技正周珮如指出,含咖啡因成分的現場調製飲料,應標示此杯飲料總咖啡因含量最高值,並加註最高值,或以紅、黃、綠等燈號標示,如每杯咖啡因大於等於201毫克為紅色、101~200毫克為黃色、小於等於100毫克則是綠色。

侯沂錚表示,每天飲食,攝取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假設每天攝取2000大卡,換算添加糖量不宜超過200大卡,相當於10顆方糖。雖然近年民眾健康意識抬頭,但以700cc的一般市售手搖飲料來說,半糖的含糖量仍約10顆方糖左右,不小心就超標;建議在選擇時,可參考連鎖飲料店所揭露的總糖量、總熱量、總咖啡因含量等標示。

侯沂錚指出,包括布丁、養樂多、蜜汁熬煮芋頭等熱量都很高,挑選飲品時應盡量不加料;循序漸進調整甜度,可先選擇微糖,慢慢調整至無糖,點飲料時糖量、熱量都要注意,特別是糖尿病患者 有減重需求的民眾更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