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長庚營養師陳昕玫指出,有別於傳統手術需禁食8小時,目前最新的營養觀念是大部分手術在術前2小時仍可補充高碳水化合物飲品,手術後也無需等待排氣,即可先嘗試清流質飲食,以利病人快速恢復,並減少術後不適感。
陳昕玫表示,針對營養不良的患者,在手術前建議及早介入優化,因患者如體重下降5%到10%,則可能會增加術後併發症風險,故建議術前7到10天就開始營養介入,由營養師給患者個別化評估所需的熱量、蛋白質及營養素,以利術後康復。
在住院後,術前兩小時可補充高碳水化合物飲品,建議總量不超過400毫升,以零纖維、零油脂為主,依個人耐受性選擇適口性佳的飲品,例如:運動飲料、無渣果汁、冬瓜茶、蜂蜜水等。
陳昕玫表示,手術完畢延後飲食,會增加感染併發症且延遲復原,對於部分非轉移性的結直腸吻合術患者,術後4小時應開始嘗試進食。針對結直腸手術患者,則可以軟質低渣取代清流質可減少惡心、加速腸胃道功能恢復、預防術後腸阻塞並減少住院天數。
陳昕玫指出,手術的急性壓力會造成精氨酸快速耗損,進而影響T細胞功能跟傷口癒合,故可挑選含有精氨酸、麩醯胺酸、omega-3或是核甘酸之口服營養補充品。
如患者被要求「清流質飲食」,則可飲用清澈透光的零油脂零纖維液體,如運動飲料、冬瓜茶、無渣果汁、米湯、雞精或專用營養品。如被要求「全流質飲食」,則可將6大類食物攪碎後呈軟流質或軟嫩質地,不太需要咀嚼且易消化的類型,如蒸蛋、布丁、豆花、南瓜糊或是等滲透的營養品。
陳昕玫表示,患者如需「軟質低渣飲食」,應以低油脂、低纖維且口味溫和食物,避免油炸、油煎或加工食物,如:滑蛋牛肉粥、鱸魚麵線、山藥小魚粥等。總之,術後加速康復整合了病人的照護療程,術前給予個別化介入及營養優化,並縮短禁食時間,減少長時間飢餓等不適感,更有利病人術後之恢復及照護品質之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