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教育部二日宣布成立「臺灣大學AI聯盟」,中原大學為二十五所成員學校之一。面對台灣社會及教育氛圍普遍重理工輕人文之現象,以理工起家的中原大學強調,將致力推展理工與人文之平衡,以「全人教育」塑造學生的完整人格。為了讓學生在熟悉智慧科技應用的同時,也能以人文、社會思維體察外部世界之變動,中原大學配合AI趨勢革新課程,發展AI賦能、跨領域合作及融滲人文STEAM之課程,以人文引領AI及智慧科技的優勢,加值學生未來競爭力!

中原大學指出,近年來隨著AI推動產業革命,人文教育受到社會極大關注。在學校教育理念指導下,通識教育中心開設兩門大一共同基礎必修的人工智慧課程,積極開展人工智慧與人文素養結合的進程。中原大學通識課程分為「天、人、物、我」四大學類,開設的兩門課程為「自然科學與人工智慧導論」及「運算思維與程式設計」,這兩門課屬於「物學」,全校大一新生必修,每學年開課班數將近一百二十班。
中原大學基礎物學召集人、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石(木百)岡表示,NVIDIA創辦人黃仁勳曾提到:「人工智慧是最強大的科技力量,它將驅動未來的創新與發展。」中原大學這兩門大一必修課,正是回應了當前的時事與趨勢,讓學生在這個變革的時代中具有前瞻性的競爭優勢。
過去一年來在教育部「智慧人文與未來人才培育計畫」支應下,中原大學數位人文培育已奠定穩固基礎。其中,「數位人文課程模組」總修課人數已達七百四十三人,每學期學生更將所學結合專業知識製成專題作品展示。已修習六門數位人文課程模組的應華系蘇同學,由於掌握了數位科技與人文知識的跨域能力,畢業後取得多家科技公司的錄取通知,雖非理工背景一樣炙手可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