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年齡為影響生育力及母嬰健康的重要關鍵,考量母嬰健康,適齡生育不論男女都非常重要。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提醒,高齡生育風險高,應把握理想生育年齡及早規劃。一般不孕夫妻若有試管嬰兒療程需要,首次申請最高補助10萬元,協助不孕夫妻實現生育願望。
醫學研究顯示,35歲以上孕婦面臨更高的流產、早產風險,孕期罹患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症(妊娠毒血症)、妊娠糖尿病等高危險妊娠合併症的機率也隨之上升,胎兒出現先天缺陷或低出生體重的情況亦增加。
依據我國出生通報統計,111年有超過3成新生兒(4萬8809名)來自35歲以上產婦,而隨著年齡增加男女的生育能力會逐漸下滑,受孕的機率也跟著降低,女性30歲自然懷孕率約為20%,到40歲時則降至5%以下。
加上男性40歲以後,精子品質不良機率逐漸提高,染色體異常率的機率也增加,使精子不易與卵子結合。除了自身生育力下降外,還有國外研究發現,45歲以上的男性生育可能增加配偶罹患妊娠糖尿病的機率,且可能與寶寶罹患自閉症、躁鬱症或思覺失調症等疾病有關。
依據國健署針對完成胚胎植入療程之治療人次所做統計顯示,受術妻年齡在35歲以下活產率為44.6%,但42歲以上降為7.6%。
根據110年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人工生殖治療個案的不孕原因,可能是先天、後天或外在環境所導致,其中以卵巢因素所占比例34.1%為最高,兩種(含)以上因素32.2%占第2位,男性因素(性腺刺激素缺乏、睪丸功能衰退、輸送精子管道阻塞及性功能障礙等)8.3%居第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