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臺灣將在明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推估在二0三五年邁向極高齡社會。花蓮慈濟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高聖倫指出,面對快速老化,老年醫學科自二0二一年結合護理部、復健醫學部、營養科,發展以抗衰弱為核心的高齡友善整合照護模式,以去年收治的二九三位衰弱病人為例,他們在心情、營養、肌少症風險及活動功能等方面皆有顯著改善。
慈濟醫院高聖倫醫師表示,衰弱是一種不穩定的健康狀態,是多系統老化症候群,年長者隨著身體儲備功能下降,伴隨多重共病,難以應對外來壓力,增加對疾病與死亡的易感性。例如在新冠肺炎期間,許多長者原本能獨立生活,但感染後無法應付壓力,導致易生病住院甚至重症或死亡。
衰弱的表現包括肌力下降、走路變慢、體重減輕等面向。肌肉質量和力量減少,以及身體功能表現下降則是肌少症的重要表現。當衰弱與營養不良、肌少症陷入惡性循環,就需要跨醫療科合作,提供認知刺激、改善營養、良好睡眠、社交互動、藥物檢視與調整以及運動等多元介入,防治衰弱延緩失能。

在花東地區,多數鄉鎮已達超高齡社會標準,衰弱比例也隨之增加。高聖倫醫師提到,衰弱不僅降低長者生活品質,也常是跌倒、造成骨折的風險,甚至導致失能或死亡,若能在長者從健康轉向衰弱的過程,進行整合性評估與介入,可望降低跌倒風險、延緩失能。
高聖倫醫師指出,二0二一年起,營養科團隊收案一百人,隔年再推廣至東區其他醫院,並與花蓮縣衛生局合作,導入「長者健康整合式功能評估系統」,從認知功能、行動能力、營養、視力、聽力、憂鬱等項目評估長輩衰弱問題,適時將有需求的長者轉到相關醫療院所或照護機構,讓他們在健康狀況惡化前就能得到治療,幫助長者重拾生活的信心與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