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等人工生殖法30年 她已更年期

本報綜合報導

國健署今年完成《人工生殖法》修法草案預告,開放同性伴侶、單身女性及代理孕母適用。醫師分享,陪著先天無子宮患者苦等30年,盼「利他代孕」合法化,從高中等到更年期求子夢碎。

「台灣有代孕需求,是人人心知肚明的事」。TFC台北婦產科生殖中心院長胡玉銘回憶40年婦產科醫師之路,他遇過許多媽媽焦慮帶著剛上高中的女兒來到診間,一問才知道原來女孩的初經遲遲未來,不少都是先天性無子宮症,一輩子不能靠自己懷孩子。

他說,類似的個案比想像中更多。約30年前在診間遇到一名先天性無子宮症、但卵巢功能正常無虞的高中女生,當時身邊的人都跟女孩說代孕就快合法,一樣可用自己的卵子養育下一代。如今她已過更年期,還沒等到那一道曙光。

胡玉銘說,受限國家生育政策、法規,部分個案以高昂價格到國外尋求代孕,期盼草案能儘早通過;同時向反對團體喊話,呼籲看見病人切身的痛苦。歐美等先進國家代理孕母制度行之有年,台灣皆可參考,保障孩子、代理孕母權益,給因疾病無法生育女性一條「生」路。

單身女性適用《人工生殖法》,是這次修法一大重點。生殖中心主任李怡萱說,台灣單身族群中有部分「想生也有能力生養」的人,卻因沒有找到對象,被法規排除在外。臨床上曾遇過一名女性,有計畫單身生育,是爸爸陪著來看診的,顯示單身生育背後也有家庭支持系統。

國健署長吳昭軍日前說明,預告期滿收集上百件意見回覆,這些正反意見需要透過專家會議凝聚共識;若仍有歧見,不排除需要至行政院協商可能性,力拚2個月後送進行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