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總預算電費暴增,預告電費還要再漲?

電費上漲,老百姓還得承受通膨壓力,等於被剝兩層皮,而且產業成本也因此提高。(本報資料照)

下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搬上立法院之後,在野黨立委發現若干部會編列的電費支出大幅增加,總體而言增幅高達百分之二十二點五;由於今年四月電費調漲平均漲幅約為百分之十一,因此在野黨立委紛紛質疑為何總預算的電費增幅,會是今年平均漲幅的兩倍?據媒體報導,經濟部將於九月底之前拍板十月電價是否再漲,莫非行政院對於電費再漲已「胸有成竹」?

根據總預算書的揭露,下年度行政院編列的水電費達九十八點四四億元,較今年增加十八點一億元;由於台灣水價凍漲近三十年,因此總預算中增加的水電費理應絕大多數在於電費。再以各部會來看,經濟部及所屬增加了百分之十四點七,交通部及其所屬增加百分之十八點三,行政院增加百分之十七,都高於今年電費平均漲幅;至於總統府增加百分之二十八,文化部及其所屬增加百分之三十四,就更是超過得離譜了!

眾所周知,電費上漲乃因民進黨錯誤的能源政策所造成。蔡英文在競選二0一六年總統時,曾說不會大漲電費,但她八年總統任內先後在二0一八年三月、二0二二年十月、二0二三年四月以及二0二四年四月四度調漲電費,總共調漲了約百分之三十二點四,這不叫大漲,什麼才叫大漲?而蔡英文總統任內電價漲個不停,癥結就在於華而不實的「二0二五非核家園」政策。

華而不實的「二0二五非核家園」政策不僅導致電費上漲,台電也因此瀕臨破產邊緣,還得靠政府以預算撥補才能度過難關,等於一個錯誤政策剝了老百姓兩層皮。再進一步來看,僅就今年四月的調漲而言,根據中央銀行估算,將使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上升約零點二七個百分點,甚至還影響通膨預期制約,這等於又剝了老百姓一層皮。今年CPI年增率雖然已經走低,但一至八月仍達百分之二點三二,還在通膨警戒線之上,其中固然有國際因素作祟,但電費上漲也「功不可沒」!

諷刺的是,經濟部長郭智輝甫就時任時,還在立法院斬釘截鐵地說不支持以政府預算補貼台電,但立刻被行政院「改口」為這是郭智輝對未來的期許。郭智輝又曾說「不必每房裝冷氣」,立刻又被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吐槽。如今,看到下年度總統府水電費支出要增加百分之二十八,郭智輝是不是更該向總統府建議「不必每房裝冷氣」?

尤有甚者,對於是否撥補台電的問題,郭智輝受迫於政治壓力急轉彎之後,還向立法院喊話指出,只要立法院同意撥補台電一千億元,漲價的機率就不高;此言一出不但被視為「情勒」立法院,更被批為將電費漲不漲的責任甩鍋給立法院。要知道,不管是政府以預算撥補台電、還是台電漲電價,都是台灣全體民眾承擔,賴政府不思調整錯誤的能源政策,算盤東撥西撥還是算在老百姓頭上,老百姓只能「但是又何奈」嗎?

即將召開的電價審議委員會,十七席委員當中專家學者已達超過半數的九席,八席為官方代表,其道理在於減少政治干預電價漲跌。但是,中央政府總預算卻又大增下年度電費支出,莫非已是提前下了指導棋?倘若電費再漲,老百姓又得繼續被剝兩層皮、產業成本提高;即使是國會通過一千億元撥補台電換來不漲電價,結果還是全民埋單,台灣民眾究竟是要忍到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