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最近幾週的天氣跟晚娘面孔一樣陰晴不定,面對本週末的府城四百迎媽祖活動,各參加宮廟最煩惱的就是碰到下雨,神像和道具都很怕碰到雨水,大家都在加強啟動「下雨模式」。
台南區連續好一陣子都是上午出大太陽,下午或晚上下起大雨,一般遶境都是到晚上十點以後,碰到雨天很麻煩。根據氣象局預報,本週末仍有高達四成的下雨機率,參加迎媽姐的各宮廟擔心神明和神轎是木雕,大部分道具像涼傘、頭旗、旗牌等是手工刺繡,遇雨很容易發霉,又不能曬太陽,會導致縮水變形,所以神明出巡最怕碰到下雨,尤其是像台南最近的傾盆大雨。
廟界人士表示,神像首要防護,很多宮廟讓神明穿上套頭的小飛俠雨衣,難看有損神威,最好的辦法是在轎子四周安置量身訂做的鐵架,再請帆布店車縫透明塑膠套,遇雨馬上罩上塑膠套保護神明,最為萬無一失。
北區縣城隍廟執事洪紹閔表示,最近夜巡也碰到下雨,原先轎子的雨棚架自行用水管黏接,但轎子上下幌動會導致斷裂,為了因應迎媽祖活動,將訂做鐵架再罩透明塑膠套,香爐還可安放在裡面,但淨香得少放一點,以免把神明燻昏了。

不過,最要小心的是神轎上的霓虹燈,碰到雨水會爆掉。其他如狀爺、頭旗、涼傘等神明「標配」防雨塑膠套,都可在佛具店買到。狀爺高三米,有些「狀元腳」怕熱,把塑膠套捲一半透氣,下擺留乳黃色的一圈塑膠圈,遠望好像神明頭戴保險套,令人不禁莞薾。
參與遶境活動的宮廟這兩天都忙著張羅神明出巡的大小道具,但大家看天氣如此不穩定,都忙著啟動下雨模式,到處張羅雨具以備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