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檳族 當心不明頸部腫塊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若發現頸部出現不明腫塊,當心可能為頭頸癌轉移症兆。醫師提醒,年齡達40歲以上,或有抽煙、吃檳榔的習慣者皆屬高風險族,建議如果有直徑1公分以上的頸部腫塊時,應儘速就醫診察。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耳鼻喉科主任張欣平表示,頭頸癌症除了原發部位出現症狀外,有時原發病灶長的不大或未出現任何症狀,卻已有很大的頸部淋巴結轉移。惡性頸部腫塊有超過8成是因鼻咽喉口腔長癌,轉移至頸部淋巴結所引起。
 張欣平指出,頸部腫塊依病因可概分為發炎性、先天性、以及腫瘤,腫瘤又分良性及惡性。惡性腫瘤來源又可分為原發性及轉移性。發生的機率因年齡而異,孩童及年輕人多半是良性的發炎性淋巴結腫大或先天性囊腫;但年齡若為40歲以上的成人,腫瘤的可能性則較高,不可不慎。
 張欣平說,頭頸部癌症的治療效果,與頸部淋巴轉移腫塊的大小有絕對關係,當腫塊較大時,包膜外侵犯的機率便大增,使頸部病灶不易控制,而且進一步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的機會也會提高。
 因此,若年齡超過40歲的成人,尤其是男性,或有抽煙、吃檳榔的習慣者,若發現有頸部腫塊,應儘早就醫檢查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