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擁有不少博物館,積極推動戶外教育的延平國中善用這些豐富的學習資源,今年發展出「要把博物館搬進教室」的課程,準備帶著學生們找博物館學習去!
延平國中校長杜俊興表示,延中近年來一直積極推動戶外教育,前兩年開始展開以「蚵」為主題的研究,帶著學生安平四草的蚵棚研究起,接到王功蚵串、金門石蚵,循序漸進的讓學生實地了解台灣蚵產業的風貌文化。今年則讓學生們進一步發想「要把博物館搬進教室」的戶外教育學習,並從中找到與「蚵」的關聯性。
杜俊興說,一開始會讓學生前往公園路上的南區氣象中心學習,先了解博物館不同主題的設置理念後,就著手出發到各博物館找蚵的過去與現在。例如到菜寮化石館可了解台灣地形的抬升與化石的形成,研究蚵的過去;接著到七股鹽博物館做探究,了解鹽、蚵、沙洲對人類的影響與變化。而蚵的未來,就由學生在這樣的體認學習後做成報告或報導,用關心環境的專業態度來影響更多周遭的親人與朋友,這樣的使命感讓學生的學習更深入、更有意義。
杜俊興表示,戶外教育的學習首重體驗,跟著學生們走進不同年代設立的博物館,細細品味、深入學習,更能感受到各時代博物館傳遞教育理念的不同,從傳統的單一知識灌輸到後來多元生活體驗,博物館的設計也跟著教育改革在變化。學生除了要學會觀察外,也要學會在不同的博物館,從中找到一個學習主軸把它們串連起來,這樣的學習更全面、更生活化,才是真正的全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