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血壓或血糖過高是引發腎臟疾病的重要肇因,針對腎臟保健,醫師指出,除應避免服用過多不必要的藥物外,控制自身血糖及血壓更是預防腎臟疾病上身及惡化的重要方式。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腎臟內科醫師劉文勝表示,糖尿病和高血壓是造成腎臟衰竭的首要因素,血壓和血糖過高,都會侵犯腎臟的血管使腎臟受傷。糖尿病、高血壓不可怕,忽視不管才可怕,其多半是老化伴隨而來的變化,是來提醒自己多注意身體健康,定期追蹤身體機能。
另,劉文勝指出,有些止痛藥不僅傷胃,也會傷腎,藥用多了就是毒,沒痛不能亂吃。在就診時可詢問醫師藥物是否會傷腎,大多數的醫師都會根據以往就診的紀錄,來調整用藥的劑量。
劉文勝建議,民眾可定期做腹部超音波,超音波安全快速,能夠檢測平常沒症狀的結石或水泡,甚至發現較少見的遺傳性腎臟病,有利及早發現病症、盡早治療。
由於糖尿病洗腎患者的足部容易受傷,除著重長期血糖控制、定期足部檢查與衛教,控制鈣磷平衡,減少血管鈣化,也是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