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防童燒燙傷 留心4風險場域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天氣轉涼,家中使用電器、準備熱食或泡澡情形增加。國健署提醒家長,廚房、餐桌、客廳和浴室是家中4大兒童燒燙傷高風險場域,要注意避免讓孩子在烹飪時接近廚房,避免使用桌巾等,放洗澡水也要注意先冷後熱。

國健署表示,廚房是遠離幼兒活動空間,家長應避免讓孩子在烹飪時接近廚房,切勿抱著幼兒同時烹飪,以免熱油濺出或滾水灑出,並應將鍋柄朝內轉動,避免孩子因好奇而拉扯導致燙傷。

同時,用餐時,餐桌上不應使用桌巾或桌布,避免好奇的兒童拉扯造成熱食掉落,導致燙傷。家長也應注意將熱飲和熱食放置在孩子接觸不到的地方。

客廳中常見的高溫物體,如蒸汽熨斗、電棒捲、吹風機等,應將這些物品放置在高處或使用防護裝置,確保孩子無法接觸。

此外,在浴室放洗澡水應先放冷水再放熱水,水溫不得超過40度,讓幼兒下水前家長應先用手背試水溫;若天氣寒冷,應提高室內溫度,而非提高水溫。此外,家長切勿將幼兒獨自留在浴室內,以免發生意外。

若不幸發生燒燙傷,家長應熟記燙傷急救的5步驟─「沖、脫、泡、蓋、送」,持續沖冷水15~30分鐘,在水中小心脫去或是剪開傷處附近的衣物,繼續以冷水浸泡傷口30分鐘持續降溫,使用乾淨的紗布覆蓋燙傷處,避免細菌感染,儘速送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