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重達
「大谷翔平這次受傷不是左肩關節脫臼,算你講對了。可是,他的肩關節唇撕裂,馬上被抓去開刀,你又如何解釋?」同事半開玩笑地向醫師「興師問罪」。
醫師深吸口氣,先聲明:「我沒看到、摸到傷者。」首先,寫文章是件十分嚴肅的事,目的是提供「盡量正確」的醫療知識,讓一般民眾理解,可為己用;不是看「新聞」或「網路」就見獵心喜的大做文章,藉以提升曝光度或知名度,反而誤導了大眾。
了解一個傷害最基本的就是追究受傷機轉。作用力的各個方向、大小、延續時間等,再配合仔細的理學檢查,有經驗的醫者就大約可以有初步的臨床臆斷(Clinical Impression)。正常、正確的檢驗、檢查與結果判讀就可以得到臨床診斷(Clinical Diagnosis)。配合上述,就可告知病人、解釋病情,共同選擇對病人有利的治療方式。
醫師剛好目擊大谷受傷那一幕,根據其受傷機轉,提出個人看法。目的在說明,沒有「新聞」或「網路」說的「半脫臼」這個名辭。肩關節脫臼是嚴重傷害,再強壯的人也會知道痛,更別說還可以再用力揮棒打擊;用力揮棒,沒有完整的關節囊構造,甩出去的力道會將肱骨頭帶離關節,即使配戴防護設備也擋不住。
新聞只說大谷的關節唇受傷,根本沒提嚴重度、關節唇受傷的細節,就說已開刀完畢。對醫師而言,這就是新聞而已,無法有任何意見或說法。既然同事問起,醫師就嘆口氣說明:「這是特例。」
職業運動員是「商品」,人家不是付高薪請你來養傷、看比賽的。這個傷在一般常人,休息、冰敷、復健,6~8週後大約都會好轉;真的不行再檢查,真需動刀再動也不遲。如此,好幾個月就過去了。
目前距明年2月大聯盟春訓才3個月而已,距4月新球季開打不到半年。無法等,刀先開,趕快復健才勉強來得及;否則,球隊、球員、球迷(包括醫師與同事)、媒體等,都虧大了。
(作者∕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