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集》老年人的轉型正義

國民黨努力推動「老人福利法」,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所得級距百分之二十以下的長者免繳健保費,引發外界不同看法。國民黨的版本設有排富門檻,凸顯對老人的尊重與照顧。

現在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在他們成長的年代,秉持的理念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在他們成長的過程當中,盡量把自己的需求極小化、把自己的貢獻極大化;他們信仰的是「別問政府能為我做什麼、要問我能為政府做什麼」,和現在的社會,每個人都把自己的權益極大化,對社會的付出極小化,大家應該對這些長者,抱持更多的尊重,也應該給予應有的禮遇。

現在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對於所謂的世代正義,如同他們這個世代「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已經內化為他們性格的一部份,所以他們不會採取激烈的手段爭取,不代表他們沒有受到不公平對待。

以兵役來說,現在六十五歲以上的男性,當兵義務役至少兩年起跳,許多人甚至當到三年兵,在人生最精華的時候,犧牲、付出了這麼多無怨無悔,甚至當年兩岸劍拔弩張年代,抽到金門、馬祖的「金馬獎」,往往兩年役期當中,中間只能回台灣一次,抽到金馬獎就意味馬上會面臨女朋友「兵變」,還得承擔對岸水鬼偷偷上岸,整個哨所被團滅的風險,又豈是如今役男、被稱為「少爺兵」者所能想像。

現在民國九十四年次以後的役男,當兵從四個月延長為一年,薪水可以達到兩萬多,看在所有當年犧牲青春年華服兵役保家衛國的老人家來說,世代正義何時降臨到他們身上過。

這些老人家,不僅男性把保家衛國的重責大任扛在身上,女性也不遑多讓。一九七零年前後幾年,是台灣生育的高峰,每年出生的新生兒達到三十八萬到四十二萬。這些老人家、當年的年輕男女,努力「生產報國」,給台灣帶來好處難以計數的「人口紅利」,也為台灣十大建設帶來的經濟騰飛、躍居四小龍之首,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台灣的高科技業,正是在這些老人家當年的努力奮鬥下,才有現今傲人的成績。

如今的年輕人或許會覺得,讓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家免繳健保費,是一項世代不公,外界反對聲音頻傳,但對這些長者來說,過去的他們,幾乎把所有賺來的錢都投資在養兒育女、栽培下一代,盡量克制、節約在自己身上,人口增長的結果,培養更多繳稅、消費的下一代,台灣的經濟才能生生不息。

如今的年輕人少了社會責任,不婚、不生成為主流價值,結婚生子快要成為「異類」,台灣的生育率之低,在全世界數一數二。現在的年輕人,擔心養小孩會影響生活品質,幾乎都把錢花在自己身上,更不願意正視少子化對國家帶來的國安危機,遑論對自己的下一代付出,大家不生小孩卻樂當「狗媽媽」、「狗爸爸」,這對已經退休、為社會付出過的老人家來說,才是真正的世代不公。

現在的老人家,當他們年輕時還買不起房子的時候,沒有租屋補貼,房貸利率更是十幾個百分點;當了父母之後,要替兒女繳交全額的學費,政府也沒有補貼;甚至連失業的時候,沒有救濟金可領;婦女生產更沒有育嬰假,但這些長者都憑一己之力,替國家擔起養兒育女的重責大任,繳稅、消費一樣也沒少,看到現在這些五花八門的社會福利,只能感嘆自己生不逢時。

現在的長者,出生於生活困頓的民國三零、四零年代,相較於如今年輕人不願對社會付出,他們締造了台灣的經濟奇蹟,該喊世代不公、該推動轉型正義的,其實是這些老人家,值得各政黨和年輕人給予更多的尊重。(記者康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