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慈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選修課程「原住民編織藝術」三十日舉行期末考,無需背誦艱深理論,也沒有上台報告或紙本考試,驗收的是學生操作手工織布機的真功夫!
藍月美表示,當年自費學編織,光一種編織技巧就要花費三千元學費,還不含車資和餐費,所費不貲。現在學生透過選修課程,就能學會平織和夾織,等於現賺六千元,還能自己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圖樣,發揮空間極大。
公共衛生學系一年級學生李珊珊表示,「原住民編織藝術」選修課僅限收三十人,開放選課當天,幾乎是瞬間秒殺,還好自己每小時滑一次手機,才搶到加退選名額,感覺自己好幸運。
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四年級學生楊瑤表示,身為阿美族原住民,曾看過外婆織布,自己卻從未接觸過,更難擁有織布機台,所以,搶在畢業前夕選修這門課,讓自己更瞭解原住民文化。

藍月美表示,自己是太魯閣族原住民,以往部落強調「男獵女織」,也就是男生打獵、女生織布。特別的是,織布技藝的好壞,更決定女子在部落的地位和名望高低,她期許自己把純手工的編織技藝傳承下去,讓原住民文化不會中斷和失傳。
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陳翰霖表示,從二0一二年起開設「原住民編織藝術」課程,始終位列熱門通識選修課程排行榜前三名,再依上、下學期開放給大學部和五專部學生選修,讓學生都有機會嘗試動手做,更看到原住民文化傳統編織和現代創新藝術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