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白露清寒秋茶香

■高英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四季流轉,暑熱漸退,白露如一位溫婉清麗的女子,攜一身霜花,款款向我們走來。於是,夜晚變得清涼如水,天地間有了一股肅穆之氣。熹微的晨光中,樹葉兒、草尖兒、花瓣兒上露珠點點,楚楚動人。

的確,光是看「白露」這兩個字,就會生出絲絲縷縷的涼意。玉露含秋,清寒詩意的白露時節,正是秋意最濃的時候。「鄰父築場收早稼,溪姑負籠賣秋茶。」讀陸遊的這聯詩,彷彿嗅到了新收的稻穀、玉米、大豆以及秋茶那芬芳馥鬱的香氣。

大凡愛茶之人,對茶事都很敏感,老茶客尤其如此。「要喝茶,秋白露。」白露節氣前後採摘製作的茶叫白露茶,又叫秋茶。秋茶葉大,質厚,色深,味濃。

白露了,又到品嘗秋茶的時節了。有人不喜歡喝秋茶,嫌秋茶苦澀,不如春茶鮮香、清雅、綿柔。的確,經過一個漫長的夏天,茶樹在酷暑溽熱中苦苦煎熬,終於盼來了涼爽的秋天,迎來又一個適宜的生長季。不過,雖然樹還是那棵樹,但她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跟春茶相比,她經歷了更多歲月的磨難,飽嘗了更多生命的悲喜,沉澱了更多生存的智慧。因而,比之春茶,秋茶自然多了一分厚重,多了一些苦澀。當然,秋茶的香氣也更濃郁,餘味也更綿長。

其實,春茶和秋茶各有千秋,無所謂孰優孰劣。春茶富含維生素和氨基酸等營養成分,秋茶含茶多酚相對較高,具有降脂降壓、祛濕和抗氧化的功效。春茶口感嫩滑、鮮香適口;秋茶香氣平和,略苦略澀。故愛與不愛,與茶無關,關乎人的偏好和閱歷。

年輕的時候愛喝春茶,春茶肥厚葉嫩,味道鮮美。人到中年以後,心境悄然發生變化,不知不覺中愛上了秋茶。秋茶葉老質硬,味道醇厚。春茶是豆蔻少女,清純,美麗,活潑,可愛;秋茶是知命男子,閱遍人間煙火,歷經歲月滄桑,沉穩內斂,腹有乾坤。

白露過後,秋日輕寒。午後閒適,燒一壺滾水,沏一杯秋茶,什麼事都不做,只是安靜地看茶葉在沸水中浮浮沉沉,看茶湯一點點變綠變黃,然後在茶香氤氳中輕輕抿一小口,讓茶在舌尖上停留片刻後再慢慢咽下,細細品味那苦中微澀後的回甘,身心在茶的浸潤下變得平靜、安寧而熨帖。

品茶與飲酒不同。品茶能夠清心,飲酒使人迷醉。品茶讓人心靜,靜能生慧;飲酒使人癲狂,狂易生事。「茶如隱逸,酒如豪士;酒以結友,茶當靜品。」一個人靜靜地品茶,方可從茶中獲得感悟,思想會變得深刻,性格會變得沉靜。

啜飲秋茶的過程,就是體悟人生的過程。人生如秋茶,有坎坷,也有順遂;有磨難,也有抗爭;有沉淪,也有昂揚;有苦澀,也有甘甜。人,只有苦辣酸甜都嘗遍了,才會知悉人生況味,洞察人生真諦。

把「茶」字拆解開來,就是人在草木間,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係。老祖宗如是造字,意在警示我們要熱愛自然、尊重自然、回歸自然。喝茶的過程,也是人與自然對話的過程。一杯好茶,就是自然賜予我們的珍品,我們又當如何回饋自然呢?又是一年西風至,白露清寒秋茶香。讓我們沏一杯秋茶,在幽幽茶香中認識自然,也認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