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節氣更替反映氣候的變化,對人類疾病也有不同影響。「小寒」標誌著開始進入一年中寒冷的日子,也是冬天倒數第2個節氣。中醫推薦,小寒飲食多以味甘,性溫而有補益作用的食物為主,益氣薑棗茶有促進人體循環及禦寒的效果。
彰化馬光中醫診所醫師劉宗昇指出,從冬至到小寒、大寒之間,因氣溫下降劇烈,依中醫的理論,寒為陰邪,最易傷人體陽氣,所以此時身體的陽氣較為虛弱、陰氣相對旺盛,此時若人體抵抗力下降,容易受風寒而出現傷風感冒、咳嗽、鼻敏感等上呼吸道相關的症狀。
寒邪亦具有凝滯的特性,寒凝氣滯則血停,可致人體氣血運行不暢,容易出現手腳冰冷,心血管與腦血管患者的病情容易惡化,急診病患易增多。
劉宗昇指出,冬季「閉藏」是萬物蟄伏的時令,水寒成冰、大地龜裂,此時應「早睡晚起」,增加居室時間,減少冒寒的機會。所以要去寒就溫,無擾乎陽氣。從行為上適應這種環境及氣候,尤其適用於老年、幼弱、久病等生機薄弱之人。
小寒養生建議要以保暖為主,加上適當運動,冬季多適合室內運動,可選擇器械運動、做瑜伽、打太極拳、打乒乓球等;戶外運動宜慢跑、散步等,不宜太激烈運動及流太多汗。因為劇烈運動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以及在流汗多的狀況下,容易招致風寒。
至於小寒養生茶飲推薦益氣薑棗茶,以西洋參3錢、生薑2小片、紅棗3顆、龍眼肉1錢,用500ml的水量,小火煮沸即可。
劉宗昇指出,西洋參有益氣生津且不易上火的效果,生薑、紅棗有暖胃、暖身及助陽氣,龍眼肉補血安神,此茶飲有促進人體循環及禦寒的效果。不過,如有喉嚨痛、口舌瘡及發燒感冒的人不宜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