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專欄〉慢跑跌倒 膝蓋骨脫位了

■林敬為

「曉婷」一跛一跛地在家人的攙扶下走進診間,愁眉苦臉地說:「醫生,我剛剛慢跑時跌倒,膝蓋直接撞到地上,膝蓋前面的骨頭有移位的感覺,然後我就無法彎曲我的膝蓋了。」我請她躺在病床上,手從膝蓋外側輕輕一推;喀啦一聲之後,曉婷就驚訝地發現,雖然膝蓋仍然疼痛,但自己的膝蓋可以稍微慢慢彎曲了。

膝蓋的正前方的骨頭,是俗稱「膝蓋骨」的髕骨,髕骨透過上方的股四頭肌與下方的髕骨肌腱與大腿跟小腿相連接,負責完成膝蓋伸直彎曲的動作。當受到由內往外的力量撞擊或拉扯時,髕骨可能會向外偏移,脫離原本的位置,造成所謂的「髕骨脫位」。大部分的髕骨脫位在受傷當下,藉由大腿肌肉的用力或是輕微的外力就能復位回到原本的位置上,因此有時候容易被忽略掉,病患只感覺有膝蓋疼痛腫脹、活動度不佳、跛行等情形。

在受傷初期,由專業的骨科醫師確認診斷後,除了使用藥物止痛及冰敷消腫外,也可以使用外側增厚的髕骨維持護膝來增加髕骨的穩定度;同時接受運動復健訓練,增加股四頭肌力量,避免後續發生髕骨再脫位的情況。

一旦發生髕骨反覆脫位的情形,就會造成髕骨內側的「內側髕骨股骨韌帶」損傷,造成髕骨不穩定,造成日常生活困擾及運動能力的受限,此時就需要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包括內側髕骨股骨韌帶重建以及截骨矯正2大類,需根據實際上病患的髕骨不穩定情況以及先天骨頭結構來做詳細評估,決定實際所需的手術內容。

(作者∕奇美醫院骨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