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針對日前消基會提出台中北區十六起自撞事故,質疑行人庇護島反成駕駛新危險區域,路權倡議團體四日發表聯合聲明,不認同消基會說法,並相信是行人庇護島保護十六條生命,支持設置。
消基會二日指出,行穿線退縮及增設行人庇護島是政府在改善行人安全方面的重要舉措,原本的目的是減少行人事故,但這些措施的實施效果並不如預期。以台中市為例,僅在北區的短短兩個月內,就發生了十六起汽車左轉自撞行人庇護島的事故,這一數字反映出行人庇護島並未能有效達到保障行人安全的目的,反而成為了駕駛的新危險區域。
對此,台灣安全駕駛監督聯盟、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等十餘個路權倡議團體發表聯合聲明表示,現場勘查台中市北區行人庇護島,基座已塗上醒目顏色,基座上標誌桿存有反光條及反光導標與遵行標誌,且庇護島位置不影響正常轉彎的條件下,仍然有車輛切西瓜(未達路口中心點轉彎)去撞擊庇護島。
路權倡議團體認為,消基會忽視了經駕照考驗過的駕駛人的危險駕駛行為及眾多系統性問題,例如切西瓜、轉彎未確實擺頭確認、車窗隔熱紙透光率、駕訓標準低落及沒有回訓制度等因素,反而以台中北區十六起事故來推論行人庇護島為「駕駛的新危險區域」,令人憂心可能因謬誤造成道安大幅倒退。
路權倡議團體表示,這十六起自撞事件沒有駕駛死亡,其實是藉由行人庇護島保護了十六條生命,同時把過去長久的不適任駕駛人危險駕駛行為、政府的系統性問題凸顯出來,如果以前有行人庇護島的保護,有許多悲劇就能夠避免,期望各界用更符合科學、更完善的分析,一同來提升交通安全、推動人本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