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貨輪海上失火 海巡暗夜怒海搶救海空聯手先將傷員後送

外籍貨輪海上失火海巡安平艦率先持援戒護。(記者陸瓊娟攝) 記者陸瓊娟/高雄報導 一艘馬紹爾群島籍「PANORIA」貨輪4日下午5時許,在鵝鑾鼻西南方23浬處因機艙失火導致失去動力,海巡署接獲國搜中心及基隆海岸電台通報,立即成立緊急應變中心,調派5艦艇分別趕赴現場救援,並通報國搜中心、空勤總隊及國防部派遣搜救機協處。船上共21名船員待援,有4人受傷經國搜機抵達現場,先行將該4名傷患吊返小港機場送醫。 海巡署4日下午5時許,接獲國搜中心及基隆海岸電台通報,一艘馬紹爾群島籍「PANORIA」貨輪在鵝鑾鼻西南方23浬處因機艙失火導致失去動力,船上有菲律賓籍18人、羅馬尼亞1人及希臘籍2人等共21人待援,海巡署獲報後,立即成立緊急應變中心,調派安平艦、高雄艦、PP-10096艇、PP-3567艇、PP-3599艇等共5艦艇,分別趕赴現場救援,並通報國搜中心、空勤總隊及國防部派遣搜救機協處。 海巡署安平艦於晚上6時許率先抵達失事海域嘗試接駁救援,並透過無線電聯繫「PANORIA」輪獲得回覆,該輪因機艙失火導致失去動力,火勢已自行撲滅,但船上有1人嚴重燒燙傷、3人輕微燙傷,亟需後送就醫,因現場6至7陣風9,浪高3至4米海象惡劣,加上兩船舷差過大無法接駁,晚上7時49分國防部搜救機抵達現場,先行將4名傷患吊返小港機場送醫,海巡署艦艇現場持續戒護,並聯繫南航中心協助派遣拖船拖救。

Read More

欲改選立法院長 老柯提雙罷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喊出不只要改選立法院長,還要罷免國民黨區域立委。國民黨回應,不會畏戰,並做圖卡揶揄柯建銘代理宣布大罷免時代,賴清德淪光緒帝?(圖取自國民黨臉書)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四日向國民黨宣戰,他表示,針對近日國會亂象,以目前民進黨立委席次已無法撼動藍白「賣台」行為,必須喚起民意才能救台灣,除了立法院正副院長改選外,國民黨四十一席區域立委也一定要罷免掉,「這些立委存在對台灣一點意義也沒有」。 民進黨黨團質疑立法院長韓國瑜不適任立法院長一職,近來動作頻頻,前一天在立法院會提案變更議程,希望依照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第八條規定,改選立法院長,並將此案列為會議討論事項第一案。 柯建銘四日舉行記者會回應時事,他指出,好不容易國會完成全面改選,如今卻被藍白毀憲亂政、亡國賣台,現在處境是朝小野大的時刻,民進黨立委的人數已經無法撼動藍白合作,「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喚起民意,讓民意沸騰,必須草船借箭、借力使力才能救台灣」。 柯建銘批評,現在國民黨團五十四席立委都不具論述能力,尤其推動國會擴權法案時,根本沒立委講得出道理,而財劃法、選罷法都強行送出委員會,憲法訴訟法也不開公聽會,「這些立委存在對台灣一點意義也沒有」。 柯建銘進一步表示,不只要提改選立法院正副院長,還要「雙罷免」,除了立法院正副院長外,「四十一席國民黨區域立委也一定要罷免掉」(國民黨區域含原住民立委為三十九席,加上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和陳超明也加入國民黨團運作)。 柯建銘提出,根據「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只要經過三分之一以上的立委提議,並由出席立委三分之二以上通過,立法院正副院長就能夠改選;當國會大罷免潮來臨時,國民黨立委還剩下多少,通過三分之二門檻並非如此困難。 柯建銘說,民進黨團前一天在院會提變更議程要求改選立法院長,即便明知不可為,但至少要留下紀錄,未來黨團也會不斷提案,下週的立法院程序委員會也會再提案,若沒有任何作為,民進黨的尊嚴和價值將全部不見。

Read More

民進黨:未針對罷免具體討論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四日拋出雙罷,不但要改選立法院長,還要罷免四十一席國民黨立委。民進黨中央態度低調,不願意背書也不願附和,強調各地罷免行動都是公民自主行動,能理解黨團在國會失序下第一線攻防的艱辛,也尊重黨團對罷免案看法,但民進黨並未針對罷免進行具體討論。 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回應,柯建銘在立法院第一線指揮作戰,對於這屆國會失序的亂象,最能感同身受,也近距離感受到立委之間表現良窳不一的狀況;柯建銘的發言是對於國會民主的憂慮,也反映民進黨支持者共同的焦慮。 吳思瑤強調,截至目前民進黨沒有主導、介入操作任何一個罷免案,從過去到現在都沒有,反而都是國民黨,傾全黨之力介入。 吳思瑤認為,罷免是憲法賦予人民的權利,優先尊重人民的自主與自發的行動,尊重人民的選擇與作為。 民進黨中央黨部表示,對於國民黨與民眾黨在立法院通過各項法案所造成的憲政爭議,行政院正依循憲政程序,尋求一切可能的救濟手段,來維護國家利益與全民福祉。 民進黨指出,各地的罷免行動都是公民自主行動,民進黨能夠理解國會失序亂象下黨團第一線攻防的艱辛,也尊重黨團對罷免案的看法,但民進黨並未針對罷免進行具體討論。

Read More

〈 府城廣角鏡 〉賴清德與柯建銘的錯誤民主觀

李正修 柯建銘(後中)祭出黨紀恫嚇黨籍立委不得投票支持賴總統的某位大法官被提名人,實是滑天下之大稽。(中央社,資料照) 本屆立法院即將任滿一年,唯多數國人咸認「吵鬧無章、政治亂源」是貼近事實的真切形容。平心而論,去年總統及立委選舉產生的結果,是朝小野大的政治現況,但民進黨始終不接受淪為國會少數黨的現實,甚至以無謂的「毀憲亂政」汙衊在野黨的多數民意,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總統及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必須負起最大責任。 賴總統在元旦談話中提到,「國內政黨競爭,是民主政治的一環,但是國內的政治紛爭,必須在憲政體制內,依循民主的方式,才能持續深化民主」。他還表示,行政院有權針對立院爭議性法案提出覆議,政府機關亦可申請釋憲,強調「人民也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的權利,展現主權在民的真諦」。原來,這才是他所指的「更大的民主」。 很顯然,賴清德以為行政權才是真正民意,仍不願接受國民黨才是能主導國會議事的最大黨,還放任民進黨立委無端抹紅汙衊在野黨的監督權是配合中共統戰。殊不知,在野黨聯手推動的多項法案其實是民進黨的多年主張,爾今卻回頭指控對手毀憲亂政,甚至還意圖煽動群眾包圍國會殿堂,難道不是「當家帶頭鬧事」的典型惡例? 更可笑的是,柯建銘祭出黨紀恫嚇黨籍立委不得投票支持賴總統的某位大法官被提名人,實是滑天下之大稽。很顯然,在老柯眼裡,所謂的「國會自主」只不過是一場黨紀恐嚇殺人的政治大戲!否則,蔡英文完全執政的那八年時間,哪個人聽過「國會自主」?老柯根本就是幫前老闆向賴清德報「老鼠冤」! 民進黨另一件傷害民主制度的行為,就是鼓動仇恨動員,全然無視國會多數的基本運作機制,等於親手扼殺日益成熟的民主精神。民進黨立院黨團不願支持總統提名人選,竟背後潑糞,試圖合理化自己的投票行為。此舉已經暴露出柯建銘的真正想法,那就是大法官人選應該是「自己人」,所謂捍衛憲政體制、民主法治及保障民權等,都是攻擊在野黨的表面之詞。因此,民進黨立院黨團積極回應南韓總統尹錫悅的戒嚴令,恐怕不是小編的個人失誤,而是這群掌權者內心的真實反映。 國人應思考一個嚴肅問題:難道還要縱容民進黨追求貪得無厭的權力慾望?還是該以選票教訓執政黨,提醒他們面對權力的應有態度,不該是傲慢和狂妄、而是謙卑與自制。從蔡英文主政結果來看就知道,民主政治無法倚賴政治人物的自我節制,仍需要制度面的建立,在野黨的強大是對掌權者的最好制衡。 若要談真正的「國會自主」,莫過於被民進黨一手毀掉的「國會改革法案」,從國會聽證權到國會調查權,就是希望建立完整的國會監督制度,進而彰顯立委行使職權的獨立性。事實上,完善國會議員問政制度本來是民進黨的長期主張,前立委林濁水在民進黨強力反對改革法案後就感嘆:「國會改革是等了三十年的好事,是逃不過的一關」。對照今昔,民進黨不思長進,卻選擇向行政權低頭,這正是台灣民主政治沉淪的主因與悲哀。 台灣的民主發展短短數十年,這屆立法院卻是朝小野大。因此,執政的民進黨與在野的國民黨及民眾黨都應學習如何稱職地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國會改革不是中共介入、更不是政變奪權,而是回歸正常的民主運作。賴清德想同時掌控行政與立法權的心態可理解,但將在野黨的所有監督都抹紅為賣台,絕非民主之福。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

Read More

朱立倫響應白營司法節上街頭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二度遭羈押禁見,民眾黨抗議司法遭政治操弄,十一日司法節當天號召支持者走上街頭,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也發文響應。國民黨智庫副執行長凌濤四日表示,朱立倫是鼓勵包括黨籍立委、縣市議員、支持者的參與,因為這項遊行不是關乎柯文哲或個人,而是台灣司法正義能不能存在的關鍵。 凌濤表示,柯文哲當然要面對自己的案件,但台灣的司法從高度針對、差別待遇到偵查公開,讓朱立倫決定站出來,力挺白營的遊行。 凌濤指出,朱立倫在社群平台上大聲呼告,就等於鼓勵包括黨籍立委、縣市議員、支持者的參與,因為這項遊行是台灣司法正義能不能存在的關鍵。

Read More

柯建銘:歡迎朱率韓國瑜等抗議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為了抗議政治介入司法,民眾黨十一日號召持者走上街頭,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表態力挺。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四日表示,對抗司法還要硬拗,沒有一個老百姓看得下去,最好朱立倫率領立法院長韓國瑜、縣市首長及國民黨立院黨團都傾巢而出,國民黨及民眾黨會變成「光棍黨」,到時候立委被罷免到沒半個人。 王定宇表示,涉及貪汙的是藍白兩黨政治人物,檢舉告發也是藍白兩黨互相認為對方涉貪有罪才去告發檢舉的,國家的司法檢調依法當然要受理告發,並根據證據查辦。

Read More

蔡壁如北檢證詞白營掀波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北檢偵辦京華城等案,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再遭羈押,其中,有一封蔡壁如寫給柯文哲的信,信中蔡壁如心疼民眾黨前副秘書長陳建璋離職,並告訴柯文哲不能忍受「劣幣驅逐良幣」,還點名劣幣是民眾黨秘書長周榆修、民眾黨副秘書長許甫及黨團主任陳智菡等人;民眾黨團主任陳智菡四日回應,蔡對不知道的東西片面解釋,把柯文哲往死裡推。許甫則反駁蔡壁如,若證詞具結一再翻供會害柯文哲,並反問作證說的劣幣是誰。 陳智菡表示,在庭上作證是非常嚴肅的事情,之前也提醒過蔡壁如,一定要謹言慎行,而不是背後翻供。這次羈押理由是因柯文哲有實質影響證人的事實,就是蔡之前在檢方調查時,用臆測方式證實某個資料夾是柯的,後來又否認,檢方認為恐有實質影響。 陳智菡指出,在法庭上的證詞,都具有法律影響力,若有被誤解一定好好澄清,不要讓自己的錯誤證詞影響到柯文哲的官司,甚至把北檢奇怪的認定扣上串證,恐怕也是害了柯。案件已經起訴了,相關證人的證詞會陸續被揭露,這些都有清楚的白紙黑字,不是閃躲得掉,也不是找替死鬼可以甩鍋。 許甫提到,作證證詞需嚴肅謹慎並需本人閱讀後簽名具結,可不能隨心所欲憑空臆測,更不該在具結後,反覆一再翻供。如果其他證詞缺乏事實基礎又反覆翻供。 對於外界稱因為翻供導致柯文哲被羈押,蔡壁如說,羈押柯文哲的理由有六大點,都與她無關;另,她並沒有翻供,只是把過程講清楚。

Read More

冷氣團明報到 連5天跌破10度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中央氣象署四日預報指出,六日有大陸冷氣團南下,將影響到十日,前期乾冷、後期濕冷,局部地區可能有攝氏十度以下低溫。 氣象署表示,五日各地早晚仍涼,六日大陸冷氣團南下,各地氣溫下降,這波冷空氣前期偏乾、後期偏濕;七、八日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僅東半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雨;九、十日北部、東半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 根據氣象署預報,這波冷氣團將從六日影響到十日,西半部及東北部低溫十一到十四度,局部近山區或河谷有機會達十度以下,東部及東南部低溫約十五度,高溫部分,北部及東北部十六到十八度,其他地區二十到二十三度;澎湖十四到十八度、金門十到十八度、馬祖九到十五度。 氣象署預測,十一至十三日,台灣持續受冷空氣影響,北部及東北部天氣偏冷,其他地區早晚也冷,中南部日夜溫差大;桃園以北、東半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不過,氣象署說,後期冷空氣強度的預報不確定性較大。 氣象署指出,近日高山氣溫偏低,可能出現結冰的現象,五日至六日清晨,中部以北及九日、十日,北部三千公尺以上高山有降雪的機會。

Read More

饒慶鈴訪京滬 農民盼降農產品關稅

  台東縣長饒慶鈴(二排中格紋圍巾者)四日帶隊訪問中國北京。 (台東縣政府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 台東縣長饒慶鈴四日率農業團隊和青年訪北京,台東縣政府盼深化台東農業推廣與兩地青年交流;台東縣農民則希望饒慶鈴能和北京談到降農產品進口關稅問題。 台東縣長饒慶鈴四日率領團前往北京與上海,舉辦台東鳳梨釋迦推廣活動,拓展銷售店,同時安排青年實地考察與交流。台東縣透過新聞稿表示,台東積極協助農民開發多元通路,鳳梨釋迦作為代表性優質農產品,此次透過北京市場推廣活動,爭取更多消費者青睞與支持,提升台東農產國際舞台能見度。 同時,青年是縣政府重要的培育對象,此行規劃走訪城市文化與新興產業,與當地年輕族群互動交流,使青年能藉由親身觀摩,汲取跨域合作與產業發展的新知與經驗。 饒慶鈴表示,青年在多元環境中實踐與成長,對地方未來繁榮發展至關重要,透過跨域交流,讓青年在國際舞台上累積更多觀察與反思契機,把所學所見帶回家鄉,融入自身發展與地方建設。未來,將串連各方資源,從農業推廣到青年培育同步並進,為台東在地特色與人才發展注入更多動能。

Read More

〈社論〉非要關柯文哲,算不算政治辦案?

台北地院最終還是裁定柯文哲等四人羈押禁見,是否公允?有無政治辦案之嫌?立即引發外界議論。(中央社) 儘管柯文哲已辭去民眾黨主席,但在北檢一副「不羈押就抗爭到底」、兩度提出抗告的強大壓力下,台北地院最終還是裁定柯文哲等四人羈押禁見。這種作法是否公允?有無政治辦案之嫌?立即引發外界議論,甚至恐斲喪司法公信力。 北院於去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第一次裁定柯文哲以三千萬元交保,並且限制出境、出海,還要求除日常家庭生活及工作必須之外,不得有任何接觸同案被告、證人之行為。北檢立即抗告,高院也隨之發回更裁,其考量主要針對柯文哲等四名被告有無逃亡可能性?是否可能滅證、串供或保證金夠不夠等四大問題。 地院二次裁定柯文哲加保四千萬元,連同前次交保金額共七千萬元,創有史以來政治人物交保金額最高紀錄,且須配戴電子腳鐐,限制出境、出海八個月;其考量是以高額具保、電子監控、境管及禁止接觸等方式,可作為羈押替代手段。當時羈押庭審判長江俊彥還特別指出,他審案沒有政治考量,不過柯文哲是否辭去黨主席?的確為是否羈押的考量,如果未來柯文哲未如庭中所述,仍有可能成為再羈押理由。這顯示北院當時已盡力防止柯文哲等人交保後可能的流弊,但北檢仍然提出抗告。 柯文哲於一月一日辭掉民眾黨主席,不只是履行對法官的承諾,也是以具體行動表達他沒有逃亡、滅證和串供的誠意。但是,當天晚上高院又以柯文哲四人有高度串供可能,發回更裁;在此同時,還傳出北檢有人放話「不羈押就抗告到底」。在這樣的情況下,北院第三度羈押庭中「終於」認定柯文哲等人「涉犯重罪,犯罪嫌疑重大,且有逃亡、滅證、勾串之虞,非予羈押顯難進行追訴審判」,最後裁定四人都羈押禁見。 這一連串的轉折固然展現北檢鍥而不捨、非要將柯文哲關起來的決心,高院也一直在呼應檢方的動作,更證明北檢歷經四個月的蒐證調查,傳喚八十人後的起訴書,其實證據既不充足,也不完備。因為如果已掌握柯文哲收賄的真憑實據,何懼相關人等滅證、串供? 事實上,有人以AI計算,發現十萬字的北檢起訴書,共出現十一次「疑似」、六十八次「可能」、五次「推測」;尤其是最關鍵的柯文哲「收受一千五百萬賄款」部分,北檢竟然也只以「某時地」一筆帶過,根本沒有直接證據,就推斷柯文哲收賄。綠營大佬謝長廷就指出,北檢起訴書中針對柯文哲收賄的部分,「就法律上的犯罪要件而言,證據確實薄弱了點」,他並強調「起訴必須要有明確證據」。 猶記二00八年賴清德擔任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時,曾揚言無法接受司法單位偵辦陳水扁案件的手段,「就是押人取供、押人當汙點證人」;他強調這種方式對陳水扁是侮辱,而且偵辦過程違反程序正義,踐踏人權,同時也傷害司法單位。時隔十多年,檢方對柯文哲的手段是否如此?賴清德難道不清楚嗎? 如今,柯文哲羈押已成定局,但檢方又拿不出一刀斃命的證據,即使柯文哲再關上一年三個月,恐怕也很難審結,這固然可能使民眾黨聲勢下挫,但「政治辦案」標籤形成,也會使民進黨遭到反噬,最近超過三千小草線上申請加入民眾黨就是證明。未來審判若不能秉持「毋枉毋縱」的原則,司法公信力必然會遭到更大的傷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