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振華/宜蘭報導
宜蘭一名73歲黃姓婦人被寵物豬咬傷小腿,傷口超過3個月未癒合,持續潰爛,赴羅東博愛醫院求診,發現傷口已感染,且上層被細菌生物膜覆蓋,阻礙傷口癒合,妥善治療後,傷口逐漸癒合。
「多數民眾也許對『生物膜』這名詞感到陌生,但如果提及水槽、水管內壁上、黏黏滑滑難以清理的薄膜,大概就可以明白什麼是生物膜。」院方解釋生物膜由細菌自行分泌形成,在物體或傷口表面產生一米白色至乳黃色的半透明黏膜,當傷口被細菌生物膜所覆蓋,生物膜內群聚的細菌即可因為薄膜的存在,阻擋人體免疫細胞和抗生素或其他殺菌藥物的攻擊,使傷口持續暴露在感染的風險中,也讓傷口不易癒合。
醫院傷口照護中心團隊安排黃婦住院後,經傷口清創手術與抗生物膜的敷料持續治療護理後,傷口已完全癒合,對於傷口照護,院方強調,多數人還停留在舊觀念,事實上,傳統使用雙氧水、優碘殺菌與讓傷口保持乾燥的照護觀念已過時。當皮膚產生傷口,第一時間應以生理食鹽水清理傷口,並將傷口上可能的髒汙、分泌物與血水清理乾淨後,塗抹含抗生素的藥膏再以紗布覆蓋或使用合適的敷料保持傷口濕潤,以促進傷口的癒合與復原。
俗稱人工皮的水膠體親水性敷料,一般藥局很容易買得到,但若傷口較大、較深或滲液較多時,常會造成周圍皮膚過度浸潤,延緩傷口癒合,甚至有過敏或感染的風險。因此醫院仍建議民眾尋求整形外科醫師或傷口照護中心的協助,以找到適合的敷料、加速傷口癒合,避免傷口久久不癒暴露於感染的風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