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挺長照住民拔鼻胃管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健保署統計,112年全台鼻胃管插管人數達21萬人,其中65歲以上比例約64%,護理之家鼻胃管使用率更達5成。衛福部長邱泰源15日表示,將盡速擬定機構拔除鼻胃管計畫,避免在生命最後時間人人都戴著「長長的鼻子」。

健保署表示,鼻胃管是由鼻腔置入胃部,除了口腔或腸胃道因素,需為引流短暫留置;一般用於吞嚥困難時提供患者食物、飲水或藥物。口腔中長期放置管路,不僅造成口腔與喉嚨不適、口腔清潔受限、無法享受食物感受,還伴隨患者因外觀導致不自信,也可能出現胃酸順著管子上流使食道潰瘍等。

立委劉建國於社福委員會質詢指出,移除鼻胃管倡議行之有年,但成效有限,可能與機構方便管理有關;除了醫療協助,長期照護系統人員衛教宣導也相當重要。衛福部應有系統地建立相關教育訓練,研議未來住宿型機構移除鼻胃管獎勵機制,達到長照系統積極移除鼻胃管,保障失能者自信與尊嚴。

衛福部表示,現行移除鼻胃管之獎勵措施僅提供給醫療機構,雖急性病患暫時性放置鼻胃管訂有健保給付、拔除無給付;但從111年6月起針對留置鼻胃管3個月以上病人,當醫療團隊成功移除鼻胃管,且患者恢復經口進食能力,每人次獎勵3000點,每年約有1萬3000名病人受惠。

邱泰源表示,先進國家約在30年前發現長者鼻胃管問題,日本當初推動移除鼻胃管就非常艱辛,投入非常多資源,不僅需要醫療團隊,還需要長照介入,並將營養師納入團隊,教育飲食模式與食材質地改變,使日本長照機構住民幾乎都可以拔掉鼻胃管,可維持咀嚼能力。

邱泰源指出,在醫療結合長照的時代,必須盡快跟上日本腳步,顧及長輩尊嚴,落實以「人」為中心照顧,將交由長照司主責,把移除鼻胃管設為長照3.0重點,儘速提出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