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買菜

■石學翰

彎過住家附近的公園,對街盡頭是一間大型菜市場,傍晚出門跑課的路上,車流匯聚於此,帶著菜籃的腳踏車、載著放學孩子的機車、載著貨物的發財車,整條街上成了攤販們的專屬舞台。行經於此,無人會抱怨著交通問題,若有之者,勢必須檢討自己闖入了他們的地盤。

自幼以來,我鮮少踏足這片地盤,對於母親如何每日擺出一席佳餚,我是不曾去關心究竟自何而來。只知去完市場,便如出外狩獵的獵人,自然能供得全家食無虞,對於那些激烈如叢林生存的市場,全然無知。暑假的某個日子裡,跟著友人早起前往港口魚市,這才驚覺這其中,大有深奧學問,殺價我是不懂的,但這魚如何調味、煎煮炒炸,老闆都會細細告知,怎麼處理、保存,更像是手把手的烹飪教室。儘管當時全然不能理解,卻也暗自決定,平日裡該擇定一天,獨自進到菜市場中拚搏一番。

據友人給的指南,必先要繞過整圈市場,確定好該買的食材,不知道怎麼選擇時,就直接跟著步伐堅定、氣勢洶洶的阿姨們。我煞有其事的在菜攤翻找著,就如買水果般,不明所以卻要敲上兩下,又怕招來老闆娘的側目,又匆匆跑到下一攤去了。走完一遭,卻是連半袋菜都沒買上,偌大的市場中,買上菜竟要遠比超市困難。幸而亦有不少熟食的攤販,這讓我想起母親常從市場中,買到幾盤生魚片、壽司、烤鴨等。最後停在一間在炒牛肉的攤前,待老闆熟稔的裝進塑膠盒中,不由感嘆這趟旅程之不易。

當我接過牛肉,遞給老闆一張千元鈔票時,他神色略顯錯愕。「來,八百四十元。」我接過零錢,暗自感到抱歉。初窺門徑,才覺買菜之大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