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工研院響應國際永續農業、惜食風潮與農產品加值再利用趨勢,攜手國內保健業者大漢酵素、彰化縣樂林食物銀行慈善會,協助全台紅龍果種植面積最大的彰化二林,透過超音波萃取技術加上發酵製程,有效將紅龍果營養素小分子化,完整保留營養,讓紅龍果華麗轉身為高機能性營養補充食品,為小農開啟市場新商機,也為公益盡一份心力。
工研院顧問林定三表示,全台紅龍果種植面積超過二千公頃,年產值約廿七億元,也外銷至日本、新加坡、加拿大。彰化二林鎮紅龍果占全台產量約四分之一,為了讓消費者享受更多元的產品口感,又可協助農民提升產品價值,工研院透過科技力量,攜手大漢酵素協助彰化樂林食物銀行,進行紅龍果晶凍飲品開發,成功提升農產品競爭潛力,也透過公益義賣活動,為農民找到新出路新商機。
工研院中分院副執行長李士畦表示,紅龍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多酚類、類黃酮及青花素等植化素,營養價值高且具有抗氧化作用,此次創新加值商品經過工研院的超音波破壁萃取專利技術,在低溫環境下提取植化素萃取液,搭配大漢酵素公司發酵製程與專利發酵液,透過初萃、精萃兩道程序,在易氧化蔬果的製程中,完整保留營養素。
彰化縣樂林食物銀行慈善會理事長洪毓雯表示,工研院技術採用二林當地新鮮但賣相不佳的紅龍果,開發出高營養價值產品,不僅減少資源浪費,實現結合公益、環保與永續發展的多重效益,相信將成為地方創生與環境永續的典範,讓二林紅龍果走向全新的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