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成功大學智慧半導體及永續製造學院教授李亞儒帶領的團隊,最新研發出一種基於全無機鈣鈦礦量子點的光學神經形態突觸元件,將感測、記憶與運算等功能高度整合,可應用在自駕車導航、智慧製造和醫療影像分析等高效彩色影像處理,為人工智慧應用開創新視角,成果刊登在國際頂尖期刊《先進科學(Advanced Science)》,並受到關注。
李亞儒表示,這項研發在國科會兩年計畫補助下,開花結果,不僅被頂尖期刊接受,也引起國內半導體產業關注,將與廠商合作,展開進一步的研究與測試。
李亞儒表示,研究團隊設計的新型光學神經形態突觸元件,採用雙單元設計,模擬人類視覺系統中的突觸動態行為,並可根據不同波長的光刺激調整突觸權重,為視覺辨識技術帶來更加接近生物系統的突破。
李亞儒表示,新的元件以28×28的陣列,結合單層人工神經網路進行神經形態編碼,成功實現對紫外、藍色與綠色MNIST手寫數位辨識,分類準確率超過百分之九十,顯示這項新技術在複雜影像辨識任務中擁有卓越的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