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向陳姑媽借幾句詩 ∣∣兼致六十而《笠》

■田運良

這城多風,百載春秋颳拂,驚艷難免
歷史們群聚蔭下乘涼,閒聊古今路過
迎曦挹爽歌薰拱辰,牽握圍攏著日月荏苒
幾片雲飄累了,歇停在城隍廟飛簷
也參拜樑柱進深間的陰陽,讀懂每一尊虔誠。
地誌裡癮著日式傳統俳句數行,反複殖民老身
也許一首詩能傾倒地球*,或族裔改朝換代
以及荒涼了回首瞻顧,更想念幾幕客家風景
詩句中的炊煙嬝娜美麗*,揮灑繁華段落
歲時俘虜所有髮灰鬢白,初心臣服
陪我們挺立在竹塹文獻上望遠,吹風曬太陽

鄉土有《笠》,詩壇深景斑駁,汗漬泣痕交雜
潑墨曾經的風華記憶,走筆處處澎湃
世代遼闊,逆光往更暗黓處擎筆勇敢闖去
形如搖籃的華麗島*,稻草榕樹香蕉玉蘭花*
飄逸著吸不盡的奶香*,與書冊汗青浩瀚。
遙指壯美塞內沃土,豪飲甜的憂傷鄉愁
戴著笠認真耕耘*,稿紙上還阡陌著好幾畦天涯
就停步於史的輕描淡寫,格律平仄吟哦成陣
紀志傳中每一字句都很傲骨叛逆
天光乍現,輝映人間過隙的折射遞移
一枝筆寫盡笠下之無我

養女藏夢,滄桑著枯榮參雜的整輩子
踏破蒼苔殘道而來,釋然看破紅塵
疾行為一場生世風雨趕赴,無懼不悔
母愛慈暉包紮著悲歡刮傷的痛
心溶入思索的連環*,眷戀微寒
如備忘錄潦草粗寫,風月顛沛成佝僂。
只有覆葉才知道,風雨要來的憂愁*
穿越原鄉蒼茫,刺青每帖詩賦的悲鳴
空遺艱辛跋涉過的紀念碑,練習著孤獨
且留下佚札散卷,對吟民族夢土華燦
也許一首詩能挽救全世界的人*,和我己

註:句末標有「*」者,均是向陳姑媽╱陳秀喜借的詩(〈也許是一首詩的重量〉、〈灶〉、〈編造著笠〉、〈覆葉〉、〈臺灣〉、〈秋夜沉思〉)。其身為養女,曾加入《笠》詩刊、並擔任社長迄至去世,共與林亨泰(「笠」詩社名稱由詩人林亨泰提出,連結臺灣斗笠的純樸篤實、不畏日曬雨打的意象,是臺灣人民堅毅不屈的象徵。)等人譽稱「跨越語言的一代」。
適值《笠》詩刊六十有成,謹事詩以敬、以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