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綜合報導
高雄市壽山是獼猴的棲地,因人類餵食,導致族群承載量上升,獼猴數量增加。最新調查指出,民國一一二至一一三年壽山地區的台灣獼猴族群數量相較過去有所下降,推測與長期宣導及公告禁止餵食有關。
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為掌握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獼猴族群數量及健康狀況,自一百年十二月開園以來,迄今已委託屏科大進行三次獼猴族群數量調查。最新的一一二至一一三年調查,壽山地區(不包括北壽山特別景觀區)的獼猴數量約為八百二十二至一千隻,期間嬰猴出生率為百分之四十三。對照過去委託研究的紀錄,一0二年估計在一千一百五十三至一千六百一十五隻左右(調查範圍不含北壽山自強營區),平均出生率約百分之五十五點二。
一0四至一0五年則估計獼猴數量約在一千二百九十九至一千六百七十五隻區間(調查範圍含北壽山自強營區),平均出生率百分之七十一點一。調查成果顯示,台灣獼猴的族群數量和出生率皆有下降情形,推測可能是長期宣導及法令禁止餵食的結果。
自管處表示,壽山獼猴長期習慣人類餵食,導致人猴間的距離被打破,因而衍生人猴衝突問題。壽山獼猴受人為干擾嚴重,出生率相較國內其他地區明顯較高。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壽山獼猴族群量近年來有所下降;但行為改變為更偏好靠近人類環境,長時間在人類環境逗留,因此讓民眾誤認為獼猴數量有增加。
自管處表示,目前人和獼猴之間應有的距離已遭破壞,需要重新建立新關係。壽山人猴衝突是經年累月的人為餵食所導致的結果,需要長期宣導才能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