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迎財神 廣種福田廣行布施方可福慧資糧

大年初五迎財神,民俗文化老師范文芳說,廣種福田、廣行布施,方可福慧資糧。(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二月二日係年初五,不少民眾都會在這天迎財神,希望財源廣進,資糧充足,不虞匱乏。民俗文化老師范文表示,很多人不知道財富乃來自今生、前世、累世的布施而來,慳貪吝嗇不肯布施的人是不可能大富大貴的。

范文芳說,布施能培福,也是超越生死的修行方法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如實觀照、實踐,如果能如此去做,也可以獲得解脫跟證悟,世人都想求財富,都想不勞而獲從天上掉下餡餅來,殊不知財富皆從布施中來,也是給我們幫助他人最好的力量,幫助需要的人,克服執著、吝嗇與小器。

布施是菩薩行,也是六度萬行中很重要的部分,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的分別,又有小施、大施、與第一義施的分別,布施身外之物如飲食、衣服與財產叫做小施;把所愛的人布施來乞者叫做大施,以自己的身命而行布施,而心清淨,稱為第一義施。

范文芳指出,菩薩布施應該完全出自大悲心、平等心、不擇怨親,不拘財物多少而行布施,修習「無相施」,三輪體空(施者空、物也空、受者空)才得稱為布施波羅蜜。

一生受福的人大多是前生修福,今生享福,但不肯再修福,福報一生就享完了,所謂富不過三代。若「百生千生受福」必定是對社會、對一切眾生修大布施,才有如此大的福報。

范文芳表示,廣種福田,廣行布施,福報就會無量無邊,永遠享受不盡,經云「所謂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布施猶如播種,不儘是一切善行的根本,更是自利利他的福慧資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