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春節假期結束,許多人利用假期長時間觀看手機、電腦或電視,導致眼睛乾澀、疲勞,甚至出現畏光、怕風等不適症狀。儘管許多人依賴營養補充品和人工淚液來緩解症狀,但問題往往未能根本解決。除了西醫治療眼科疾病外,中醫也可針對部分眼睛症狀給予治療,特別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青光眼及乾眼症,透過內服藥物及針灸等綜合療法,達到症狀的緩解或改善。
為恭醫院中醫師李俐雯指出,春節期間,許多人長時間追劇或是使用3C,容易出現眼睛乾澀和疲勞等症狀。以中醫角度來看,眼睛乾澀與腎水不足、肝血不潤有關,尤其在更年期女性中較為常見。中醫以補腎藥「杞菊地黃丸」來改善,部分乾眼症患者與自體免疫疾病有關,如乾燥症候群、紅斑性狼瘡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這些病症可能伴隨全身性症狀,治療時需要綜合考量,常用藥方如「加味逍遙散」,可減輕由自體免疫疾病引起的發炎反應。
在乾眼症的治療上,中醫亦會透過針灸來調理,施針於承泣穴來增加眼睛的濕潤感;此外,眼眶周圍的攢竹、絲竹空、童子膠等穴位也是常見的針灸選擇。
雖然部分人對眼部針灸存有顧慮,但只要選擇經驗豐富且合格的中醫師,這些針灸穴位位於眼眶周圍,施針深度安全,不會對眼部造成損傷。
李俐雯建議,應避免長時間盯著手機或電腦螢幕,並遵循20-20-20法則:每20分鐘看遠處20英尺(約6米)外的物體,保持20秒鐘,幫助眼睛放鬆。此外,每天使用毛巾熱敷眼睛約3分鐘,能促進血液循環、分泌淚液,讓眼睛感到更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