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成功大學執行為期六年的「里山權杖倡議」計畫,並於五日舉行啟動開幕會議,成大表示,將致力推動與開發符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里山倡議減碳科技並結合農村再生地方創生活動,預期目標從二0二四年到二0三0年達到六千萬噸二氧化碳增匯。
成大「里山權杖倡議」計畫開幕會議五日上午在成大資源系舊館二樓學誠廳舉行,除農業部、台灣太空中心、台南市政府等公部門代表、南華大學永續中心、注重生物多樣性淨零碳排工商界與會外,聯合國大學高等永續研究所暨全球環境戰略研究所生物多樣性暨森林保護計畫Andre Mader主任也特地出席,期許全球攜手合作,共創地球永續。
里山倡議是由日本環境廳與聯合國大學高等永續研究所聯手啟動,願景為實現社會與自然和諧共生。成大材料系蘇彥勳教授及團隊是「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成員,向該平台提出並通過二0二四至二0三0年為期六年的「里山權杖倡議計畫」,希望藉由開發農業生物減碳科技、生物多樣性碳權開發等,推動國際碳權合作,跨國發展生物多樣性減碳計畫與碳匯評估。
蘇彥勳表示,除了在開發減碳技術外,更要與農村與農民協作,以里山倡議與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為經緯提升碳匯方法及推廣可再生能源理念,藉由永續利用的方式來管理土地和自然資源,實踐減碳生活與碳匯創生。蘇教授也介紹過去與團隊在嘉南平原開發高梁桿生物碳、在台南鹽水等區域推動發光植物地方創生、人與自然和諧的成果。
隨後由Andre Mader說明「聯合國里山倡議」如何與生物多樣性連結,以及如何利用地景、環境來保護生物多樣性、恢復大自然的能力,以取得開發與生態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