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滴滴答答 中醫辯證分型 治療兩類婦女崩漏

記者陳佳伶∕台南報導

月經淋瀝不止是常見的婦女問題,通常是荷爾蒙失調所引起。臨床上,以中醫藥調理子宮出血有不錯的治療效果,透過中西醫雙管齊下的治療模式,能幫助女性恢復良好的生理狀態。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簡珮珊說,婦女不規則的陰道出血又可稱為崩漏,概括各種的子宮出血病,最常見的是功能不良性子宮出血,但須先排除構造上的疾病,如子宮腫瘤、感染、懷孕等對子宮有病理上的變化影響。

中醫治療崩漏常以治血3法:塞流(停止急性出血)、澄源(找出原因,預防復發)、復舊(恢復排卵性的週期)為主。

以辯證分型論治而言,崩漏可分成「血熱」及「氣虛」2種。其中,血熱可分為實熱型及虛熱型。實熱型症狀常見經血色深紅,月經稠濃,或夾有少量小血塊,可能伴隨有經期頭痛,口乾,容易發怒,大便不順暢等症狀,可用清經止血湯加減以清熱涼血止血;虛熱型的症狀常見出血淋漓,日久不淨,伴隨有頭暈耳鳴,煩躁不寐,或午後有輕微潮熱,可用養陰止血湯加減。

氣虛型症狀常見經血顏色偏淡、月經質地稀薄,伴隨倦怠乏力,其他依據不同臟腑辯證的特色可能合併胸悶、心悸、自汗、易喘、食慾差、腹瀉、腰膝痠軟無力等。此種類型的病人可用補氣升提的藥物,例如黃耆、人參。

日常保健方面,血熱型的病人應避免烤、炸、辛辣以及太過燥熱的食物,並避免熬夜晚睡,以及適當的舒壓,避免緊張、壓力及易怒情緒。氣虛型的病人則應保持適度的活動與休息,避免太過勞累,並選擇可補充氣血的藥膳。

簡珮珊提醒,崩漏病因複雜,可能涉及實質器官病變與功能性病變,除了藥物治療,建議同時於西醫進行抽血確認貧血程度與賀爾蒙狀態,透過內診、超音波與子宮頸抹片檢查,幫助排除惡性病變;也可以藉由基礎體溫的量測,掌握是排卵性或未排卵性的子宮異常出血,透過中西醫合併雙管齊下治療模式,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