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哲鞭春牛 民眾蜂擁搶光

「鞭春讚」之後開放搶春牛,民眾蜂擁而上搶成一團。(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乙巳年春節系列活動,「迓春牛」是重頭戲之一,八日晚間由市長黃偉哲鞭春牛,「鞭春讚」之後開放搶春牛,相傳搶得春牛得以逢凶化吉,轉眼間就搶得精光。

早期傳統農業社會,「立春」迎春、祭芒神、鞭春牛,有「一年之計在於春,祈求風調雨順、物阜民豐」之意。古人於立春前編製春牛,讓文武百官在春祭以彩杖鞭策,象徵春耕的開始,現在演變成「迓春牛」等習俗,聖母廟「迓春牛」有四十多年歷史,除了迎牛送寒,也希望大家不要忘記先人拓墾的艱苦歲月。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乙巳年「迓春牛」,由市長黃偉哲鞭春牛。(記者陳治交攝)

聖母廟依古禮編製乙巳年春牛,春牛高四尺、長八尺,尾一尺二寸,頭青色、身紅色、腹紅色,牛角、耳、尾黑色,脛青色、牛蹄白色。文化局、聖母廟八日上午在東門城舉辦迎春禮,在立春祭典中以彩杖鞭策,象徵春耕的開始,祈求新的一年萬事如意,心想事成。

晚間舉辦「迎春牛提燈遊行」,遶境庇護家戶平安、年年豐收。市長黃偉哲鞭春牛十二鞭,頌唱「鞭春讚」之後,相傳搶得春牛得以逢凶化吉,民眾蜂擁而上搶成一團,轉眼間就搶得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