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藝術賞玩專刊〉蛇年行大運—探索古玉中蛇的形象

劉振漢
作者介紹:劉振漢先生現擔任台南文物協會副理事長,並於臺南藝術大學攻讀「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士班」,收藏方向主要為古玉器範疇。

新的農曆年來臨,今年是蛇年,許多人都會對於蛇的象徵意義產生濃厚的興趣。在中國文化中,蛇是一種充滿神秘色彩的動物,其形象在神話中更是層出不窮,但在出土古玉的數量上卻是相對少的。本文將透過出土古玉及故宮博物院的藏品,探索蛇在玉器上的形象。

蛇的文化象徵

蛇在中國古代被賦予了多重象徵意義,這與它的生物特性密切相關。蛇能蛻皮,因此被視為重生與永生的象徵;其靈活蜿蜒的身姿,又常與水流和地脈相聯繫,成為自然力量的化身。在早期農業社會中,蛇還被視為水神或土地守護者,尤其在南方潮濕炎熱的地區,蛇的形象常與豐收和生命力緊密相關。

圖一

在古代中國神話與宗教體系中,蛇的形象多與神祇或神獸結合。例如伏羲和女媧這對人首蛇身的創世神話角色(圖一),正是蛇在神性層面上的最佳詮釋。他們被視為人類文明的起源,其蛇的軀體象徵宇宙的原始力量,維繫天地的和諧秩序。此外中國傳統文化四象中主北方的玄武(圖二),形象就是黑色的龜與蛇。

圖二
古玉中的蛇形象

古玉器是中國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之一,而蛇形象在古玉中的表現形式多樣,從造型到雕刻技術,均展現出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和深刻的文化理解。以下為方便介紹,特將蛇在古玉中的表現方式簡單分成三類:

一、蛇作為玉器的單一主體形象

以蛇為主要造型,通常可見完整的整體。例如蛇形玉佩,它的造型通常纖細且流暢,蛇身彎曲,頭部微微抬起,眼睛雕刻得栩栩如生,展現出蛇的神秘感;又或是蛇形鈕印章,通常可見蛇盤卷的造型(圖三~圖八)。

這些玉佩在古代或許被認為能夠驅邪避凶,保護佩戴者免受災難。蛇的形象也象徵著智慧和靈活,鼓勵人們在面對困難時保持冷靜和機智。

圖四
圖五
圖六
圖七
圖八

二、複合式的題材

通常將蛇的部分與其它形象作結合。例如春秋河南省光山縣寶相寺黃君孟墓出土,人首蛇身形玉飾(圖九);及春秋陝西省寶雞市益門村2號墓出土,蛇首形玉帶鈎(圖十)。

圖九
圖十

三、十二生肖

據文獻記載,最早並廣為流傳的完整十二生肖,是由東漢王充(27年—97年)在其著作《論衡》中提到的,依序為: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在南北朝時《周書》的《宇文護傳》(515年—572年),記載了宇文護的母親寫給他的一封信,信中說:「昔在武川鎮生汝兄弟,大者屬鼠,次者屬兔,汝身屬蛇。」此即可證明當時北周境內,民間已有十二生肖紀年。例如故宮博物院就有清代的玉十二生肖組珮(圖十一)、十二生肖圓雕(圖十二),及獸首人身造型 (圖十三)。

圖十一
圖十二
圖十三

蛇在古玉中的形象是一種自然與文化的交融,體現了古人對天地宇宙的哲學思考。無論是作為生命的象徵、神靈的化身,還是權力的表徵,蛇形玉器都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與精神內涵,成為古代物質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結語

隨著時代的推移,蛇的形象在玉器藝術中雖經歷了多次變化,但其作為一種文化符號的核心價值卻始終未變。特別是在每一個「蛇年」之際,這一古老而神秘的形象總能喚起我們對過往歷史與藝術遺產的深刻敬意。透過古玉中的蛇形象,我們得以一窺古人心靈深處的宇宙觀與價值觀,這也正是藝術史研究的迷人之處。

蛇在中國文化中擁有深厚的歷史與文化意義,而古玉中的蛇形象更是這一文化的具體表現。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蛇的形象都在不斷演變,承載著人們對智慧、變化和生命的思考。隨著蛇年的到來,我們不妨透過古玉中的蛇形象,重新審視這一神秘生物所代表的意義,並在生活中尋找靈感與指引。希望每一位在蛇年準備大展身手行大運的人,都能如蛇般靈活應對挑戰,迎接美好的未來。

參考資料

圖一:作者不詳(漢無年月)。[伏羲女媧畫像磚]。《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15/00/cc.html(2025/01/22瀏覽)。

圖二:玄武形象,筆者攝於首博。

圖三:商代早期,蛇形玉飾,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李家嘴出土,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10》,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頁59。

圖四:西周晚期,蛇形玉佩,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國墓地出土,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5》,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頁147。

圖五:遼代中期,玉組佩,內蒙古自治區奈曼旗青龍山鎮陳國公主墓出土,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2》,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頁93。

圖六:筆者自藏。

圖七:故玉000499N000000000清代玉蛇,青玉。器作纏卷肖蛇形態,口吐分岔舌信,雕工精巧,唯妙唯肖。https://digitalarchive.npm.gov.tw/Collection/Detail/48698?dep=U

圖八:故玉006145N000000000蛇鈕玉印,明晚期至清早期,https://digitalarchive.npm.gov.tw/Collection/Detail/57270?dep=U

圖九:春秋,人首蛇身形玉飾,河南省光山縣寶相寺黃君孟墓出土,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5》,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頁182。

圖十:春秋,蛇首形玉帶鈎,陝西省寶雞市益門村2號墓出土,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14》,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頁105。

圖十一:故玉000466N000000000地支十二生肖玉佩,清代白玉斧形玉佩,為十二生肖玉佩組之一部份(共15件),可共組成一圓形。玉佩一面雕篆書「己」字,一面為蛇首人身像,口吐舌,雙手作揖。有鏤空鈕、帶絲穗。

https://digitalarchive.npm.gov.tw/Collection/Detail/48665?dep=U

圖十二:故玉003663N000000000玉蛇(十二生肖),清代,玉質青白色。雕蛇,蛇身光素,作盤曲狀,繞成四圈,蛇首向上昂。在第一、二圈之間,鑽一橫穿。此件與另外十一件肖形器組成十二生肖(故玉3658-3669)。https://digitalarchive.npm.gov.tw/Collection/Detail/51690?dep=U

圖十三:故玉005902N000000000玉十二生肖(蛇),清代,玉質青白色,蛇首人身。

台南市文物協會於民國74年成立至今已歷40載,在歷任理事長及全體會員的努力下,對文化的傳遞及發揚不遺餘力,歡迎對中華古文物有興趣的同好一起加入,入會方式請洽本會蔡秘書0982789095。